针刀培训
s


 
 您现在的位置: 针刀培训|小针刀培训|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培训学校 >> 针刀医学 >> 针刀医学简介 >> 正文
 最新针刀医学简介
 推荐针刀医学简介
 针刀医学简介

针刀规范治疗(草案)


作者:佚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02-25 08:56:10 【字体: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心率、心电图恢复正常。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率、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
    第三节颈源性血压异常
【诊断依据】   
 一、多中年以上颈部不适或有冷热感,活动障碍或活动时有摩擦音,颈部检查有异常表现。
二、血压异常,多与颈部症状有关,发作期2~3周后缓解,常两侧上肢血压与坐卧位血压差别较大,一般大于1.33kPa以上。
 三、伴有视力障碍,心慌心跳,咽部异物感、排汗异常、失眠多梦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四、X线片检查:颈椎有异常发现,病损发生在上颈段者高血压居多,发生在下颈段者为低血压,颈源性高血压与颈源性低血压发病比例为10:1。
 五、其他检查:晚期可有脑动脉硬化、血脂偏高、心肌损害、蛋白尿等发现。
 六、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压异常。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病变的颈椎相关肌肉、韧带采取减少张力为主。松解粘连为辅的针刀闭合性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恢复颈椎的原来生物力学。   
  (二)操作常规   
  1、患者可采取坐位或俯卧位,头颈尽量前屈,下颌抵于前胸。
    2、体表定位,定点,局部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针刀操作:①C1~2棘间点进针刀。刀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针刀体与项部皮面垂直刺入,达C2棘突上缘,调转刀口线90°,切开棘间韧带1~2刀。②C1~2横突间进针刀,刀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针刀体与项部皮面垂直刺入,直达横突骨面,调转刀口线90°,切开横突间韧带1~2刀。③C2~3棘间点操作基本与①相同,但是针刀要在C2棘突下缘作切开剥离,而不是在C3棘突上缘切开剥离。④C2~3横突间针刀操作与②相同。术毕针刀切口无菌敷料覆盖,固定。
  (三)注意事项
  1、诊断要准确。x线片要注意颈椎的开口位,侧位影像的改变情况,结合临床表现作出正确诊断。
    2、定点准确。要以C2棘突为标志,定出棘间和横突间点。
    3、操作要谨慎。C2已接近脑干,针刀操作不可过深误伤脊髓和椎动脉。
  4、手法轻柔,不可粗暴。
  二、手法治疗
  应用分筋理筋手法和两点一面手法配合应用。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压恢复到发作前水平。
  二、好转:症状减轻,血压恢复到临界高血压或舒张压下降≥2.6Kpa。
    第四节颈源性眩晕症
【诊断依据】
  一、颈部有外伤史或劳损史。
  二、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或猝倒这一特征性表现,且发作于头颈部活动密切相关,如某种头位可诱发或加重,而处于某种姿势可缓解。
    三、乳突后下放的椎动脉点及枕骨下项线,C1横突,C2棘突,多有明显压痛,旋颈试验阳性,引颈试验可使耳鸣,眩晕消失。
    四、颈椎X线片,CT或MRI有符合颈椎病的特征性改变,如钩椎关节侧方移位,旋转移位前后方可移位,寰齿间隙不等宽,寰齿间隙前缘稍宽等任意一种。
    五、椎动脉造影检查可发现椎动脉狭窄,闭塞或畸形等。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对受移位椎体牵拉的软组织高张力点进行切开剥离或分离粘连的针刀闭合性手术,以减张、减压。并通过手法治疗恢复软组织的动态平衡,颈椎诸关节力平衡,从而达到彻底解决椎动脉弯曲、扭转或受压的目的。
  (二)操作常规
  1、患者坐位或俯卧位,头微前屈。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3、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体与治疗部位骨面垂直刺入达骨面,纵行疏通剥离,有硬结或条索者切开剥离。
  (三)注意事项
  1、在寰枕筋膜出进针刀时,针刀千万不能下滑,严防刺入寰枕关节腔,损伤脊髓。
  2、在横突末端进针时,要求准确定位,不要过深,严防刺伤椎动脉,引起严重后果。
  二、手法治疗
用定点旋转复位法调整错位的颈椎。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颈部活动自如。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部活动基本自如。
    第五节脊柱源性糖尿病
【诊断依据】
  一、成年型糖尿病患者脊柱有突发性损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二、常表现为多尿、多尿、多饮,烦渴,疲乏无力t、体重减轻、背部酸困、疼痛。
  三、脊柱错位多以T6-10为主,棘突及横突有压痛点或条索。
  四、X线片检查可见棘突偏歪或以脊柱T8、T9为中心的脊柱侧弯。
  五、实验室检查:尿糖、血糖及OGTY。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脊柱错位病灶部位上的棘上、棘间韧带及横突间韧带进行针刀闭合性松解术。
  (二)操作常规
  1、患者俯卧位,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3、①如属于胸椎骨关节损伤者,根据X光片观察T7~9有无椎体位置变化,在病变的椎体上、下棘间韧带及左、右各1~1.5cm六处进针刀,松解棘间韧带,切开关节突关节囊。②如在T7~9脊椎区带范围内,找到压痛、结节和条索者,即在此处进针刀,刀口线方向和阳性物纵轴线平行切开痛点,纵行剥或横行剥离。
  (三)注意事项
  1、棘突间施术针刀不可刺入椎管,防止损伤脊髓神经。
  2、横突间施术,尽量在横突下缘,更不可离开骨面,以免损伤脊神经或胸腔脏器。
  二、手法治疗
  术后可用膝顶法和掌推法矫正脊柱关节紊乱。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正常。
    二、好转:症状体征减轻,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下降,但仍高于正常。
    第六节脊柱源性胃炎
【诊断依据】
  一、胸椎外伤史或慢性劳损。
  二、长期上腹部疼痛,属周期性发作与季节、过劳、饮食失调有关,常伴有嗳气、反酸和其他消化不良症状。
  三、上腹部局限性压痛,前部T5~8棘突压痛及椎旁压痛,并可触及条索。
  四、依靠胃镜可见粘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或胃粘膜活检可确定有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或其他胃炎,以明确诊断排除胃占位性病变。
  五、X线片示胸段正位片,有时可见偏歪的棘突。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针刀松解相应脊柱区段的软组织劳损、粘连点。
    (二)操作常规
    1、患者俯卧位,暴露胸椎。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3、①如属于相应椎体有位移者,进行如下针刀治疗:根据X光胸椎的正侧位片,如在T5、T6、17有任何一个方向的微小移位(根据针刀医学影像学原理读片),即在此椎体棘突上和下相邻棘突的中点定两点,以此两点作2条与脊柱中线垂直的线,并在此2条线上以上述相邻棘突的中点为起点,向两侧各旁开1~1.5cm各定两点,在此6点上进针刀,刀口线均和脊柱中线平行,针体均垂直于颈椎部位的平面,棘突间的两针刺入后,将针体略向下倾斜刺入0.3~0.5cm,然后将针刀口线转动90°,沿刀口线纵行切开2~3刀即可。脊柱两侧4点刺入深度达肋横突关节囊,沿关节间隙切开数刀即可。
 ②如属于脊柱区带的软组织损伤,其范围在T5、T6、T7上、下、左、右,在触诊有阳性点(如压痛、结节、条索等)处进针刀,将根据其阳性反应的走向决定刀口线的方向,如有结节、条索务将其切开、刮碎。
 二、手法治疗
 采用脊柱旋转复位法或胸椎推定法矫正胸椎关节紊乱。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检查胃粘膜病变消失。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检查原粘膜组织等病变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
    第七节脊柱源性腹痛
【诊断依据】
    一、患者有胸椎或腰部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受寒史。
    二、腹痛多为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重,患者有腰背疼痛症状,活动轻微受限。
    三、腹部触诊:腹软,无反跳痛,无明显包块和压痛点。
    四、腰背部触诊:骶棘肌紧张,T3横突部压痛明显,T5-L4棘突可有部分偏歪,韧带钝厚或剥离,棘突压痛,椎旁有深压痛,上、下棘间隙不等宽。上腹痛查胸椎,下腹痛查腰椎。
    五、一般单用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而且治疗也不巩固。
    六、实验室检查及B超检查无阳性改变。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松解病变脊柱周围变性的软组织。
    (二)操作常规
    1、患者俯卧位,暴露脊椎。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3、病变锥体棘突上下棘间隙及其旁开1.5cm左右各选一点,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体垂直于皮肤刺入达硬结处切开松解,棘间隙刺入深度约2cm左右。针刀在左右两侧可刺至胸椎横突与肋骨关节处,切开紧张挛缩的关节囊,或刺达腰椎关节突骨面,然后提起针刀约1cm,纵行疏通剥离,针下有硬韧之物,针刀切开松解。
  4、背部膀胱经穴位如脾俞、胃俞、肾俞等有压痛或阳性反应物,可用针刀刺入穴位达酸胀明显处纵行疏通。
  (三)注意事项
  1、针刀刺入不要太深,防止刺入胸腹腔而损伤内脏。
  2、术后要配合手法正骨。
  二、手法治疗
  行胸椎掌推法和腰椎旋转复位法。
【疗效评估】
  一、治愈:腹痛及背部压痛消失。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第八节脊柱源性痛经
【诊断依据】
  一、腰骶部有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寒冷刺激史。
  二、月经来潮时下腹部,下腰部疼痛,非此期间不觉痛。
  三、骶骨及其两侧可寻找到压痛及硬块,耻骨联合上缘压
痛,L5棘突压痛偏歪,L4、5横突压痛。
   四、全身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该病的全身或局部器质性疾病。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刺激或切割阳性反应点或阳性反应物。
    (二)操作常规
    1、患者俯卧位,暴露腰骶部,在压痛点处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3、骶骨及其两侧压痛点治疗,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体垂直皮肤刺入达硬结处或骨面纵行疏通剥离。腰椎横突压痛,针刀治疗同腰三横突综合征。
  4、耻骨联合压痛点,刀口线与腹直肌纤维方向一致,针体与压痛点处用力压得方向一致,刺达骨面,纵行疏通剥离。
  (三)注意事项
  1、腰骶部治疗,针刀不宜过深,以免损伤组织。
  2、骶部治疗不能刺入骶后孔而损伤神经。
  3、如腰椎错位,一定要配合手法治疗。
  4、月经期间不宜用针刀治疗。
  二、手法治疗  
  骶臀部反应点,用拇指揉按1min~2min,再取仰卧位在耻骨上压痛处,用食、中、无名指合拢按揉1min~2min。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经期时下腹部及腰骶部仍有不适或隐痛。
【诊断依据】
第八章杂病
第一节强直性脊柱炎
 一、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二、下腰痛和僵硬超过3个月;
 三、胸廓疼痛和僵硬;
 四、腰椎活动受限;
 五、扩胸受限;
 六、虹膜炎病史;
 七、X线检查:双侧骶髂关节面模糊,软骨下可见致密影,关节间隙消失,晚期脊柱呈“竹节样”改变;
 八、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降低,活动期血沉增快,抗“O”不高,类风湿因子多阴性。
 以上(1)~(8)项中具备4项或第7项加任一项,即可确诊。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征和X线检查等。对较晚期或已有脊柱强直性驼背的患者,容易诊断,早期发病应该仔细分析。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脊柱周围及髋关节周围的粘连组织行针刀松解术。
    (二)操作常规
    包括脊柱周围软组织松解术和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术。
    1.脊柱周围软组织针刀松解术
    病人俯卧,首先从患者第1胸椎棘突间隙及棘突间隙旁开1.5cm各一点为治疗点,针刀先和人体纵轴平行进针刀,深度达横突骨面时,转动刀锋,使刀口线和横突平行,在横突上缘或下缘,横行切2~3刀,切开横突间肌和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其主要病变在棘突下方,因此在作针刀治疗时,对早期患者,垂直进针先纵行剥离,后进行横行切开剥离即可。对中、晚期患者,因棘问韧带都已骨化,就必须切断部分棘间韧带,作切开剥离,其余
操作与前一样,直到针下有切开之松动感时出针。压迫针孔待不出血为止,贴创可贴。同样的方法再治疗第1胸椎下方2~4个椎体,1次治疗3~5个椎体。
    5~7天后,作第2次针刀手术。在第1次治疗的椎体下3~5个椎体的横突间隙及棘突间隙选择进针点,同样方法将横突间肌、横突间韧带、棘突间韧带松解。如此,每隔1周松解1次,由上向下延展,每次治疗,直到所有的胸、腰椎都被松解为止。最后治疗颈部,先松解第5、6、7颈椎,后松解第2、3、4颈椎,注意是自下而上作松解,方法同前。
  2.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针刀松解术
  (1)仰卧或侧卧。
  (2)前侧进针刀,选腹股沟韧带下相当于髋关节投影处,避开股神经、动脉及静脉。一般前选1~2个点,侧路进针刀,取健侧卧位,亦选髋关节投影处以及股骨大转子尖部与其前后方,每次选2~3个点。
 (3)松解软组织:前侧或外侧进针刀,松解软组织①松解髋关节的关节囊,使关节腔内减压;②松解附丽于大转子上的软组织,以改善髋关节功能;③针刀刺入骨皮质,使骨内减压,对有骨囊肿者,用Ⅱ型针刀刺入,破坏囊壁,使骨再生,同时促进新生血管长人骨组织,改善骨关节的代谢;④有必要时可刺入髋关节腔内,减轻关节腔内压力及粘连,改善髋关节功能。
  (三)注意事项
  1、针刀松解要彻底。
  2、勿损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二、手法治疗
  1、脊柱周围软组织针刀松解术后平卧硬板床,以60kg的重量作持续对抗牵引。在床上作被动挺腹屈腰及四肢屈伸手法,下床后在医生的协助下进行腰前屈、后仰、侧弯、旋转等功能训练。
 2、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针刀松解术后,以手法协助患者屈髋、伸髋活动,以进一步改善髋关节功能。患肢牵引,以进一步松解髋周围软组织。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关节活动明显改善。
    二、好转:症状体征部分消失,关节活动改善。
    第二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依据】
  一、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二、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同时肿胀或有积液。
  三、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或腕关节中至少有一个关节肿胀或有积液。
    四、同时出现肘、膝关节以远关节对称性肿胀或有积液。
    五、皮下风湿结节。
    六、类风湿因子阳性。
    七、x线片示有骨侵蚀,关节间隙狭窄或有明显的骨质疏松。
以上七项,有四项者,即可确诊。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关节囊行切开松解,关节周围软组织行减张松解术。
    (二)操作常规
    1、局部行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定位。
    2、用针刀将关节囊切开数点,对关节周围组织行横、纵向剥离。
  (三)注意事项   
  1、避开关节周围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二、手法治疗
  手法屈伸患病关节数次。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关节肿痛消失。
  二、好转:症状体征部分消失,关节肿痛基本消失。
    第三节腋臭
【诊断依据】
  一、有遗传病史
  二、腋窝大汗腺分泌的汗液有明显臭味,其汗液可呈黄、绿或黑色。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依据闭合性手术原理,针刀破坏腋部的大汗腺,使其形成粘连,堵塞大汗腺。
  (二)操作常规   
  l、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腋部,定点。
  2、术区备皮,局部行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在腋部梭形窝的腋毛区内麻醉。
  3、在腋毛边缘外1cm,选2个进针点,刀口线与腋缘平行,针体方向与皮肤呈15°~20°角。针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版权所有: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培训学校  京ICP备19014186号
咨询电话:400-6666-810 / 010-80725466 /80725478 / 52573160     传真:010-64124241  Email:790855106@qq.com
地址:北京针刀总医院内(昌平区天通苑西三区26号楼16门) 邮编:1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