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患者手腕放于对侧肩上,肩胛骨外缘可触及压痛或条索
状物,疼痛向患侧上肢放散;
四、患肢肱骨大结节后下部可有压痛;
五、X光片示检查排除骨病变。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小圆肌起止点松解剥离。
(二)操作常规
1.患者坐位或侧卧位,患肢屈肘内收放于胸前。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用0.5%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4.与病变处进针,针刀垂直于局部皮肤,刀口线与小圆肌肌纤维方向平行刺入,达骨面,紧贴骨面在肌纤维或条索状肌束中行纵行剥离,有硬结切几刀,出针。
(三)注意事项
针刀达肩胛骨,勿使针刀误人胸腔。
二、手法治疗
术毕,患肢屈肘上举60°,被动过度内收位顿挫上肢1~3下,再以点按,理筋法松解小圆肌。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治疗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肩部内收外展活动自如;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第六节大圆肌损伤
【诊断依据】
一、由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二、肩胛下部酸痛不适,有时引起上臂疼痛乏力。
三、在肩胛下角上方可触及条索状肌束,压之疼痛加剧。
四、作肩关节外展、外旋活动时疼痛加剧。
五、X光片示检查排除肩胛骨骨性病变。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小圆肌起止点松解剥离。
(二)操作常规
1.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患侧在上,屈肘内收放于胸前。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病变在肩胛下角上方偏外侧,将刀口与大圆肌肌纤维平行,针体与皮肤呈90°刺入达肩胛骨骨面,紧贴骨面先行纵行剥离2~3刀,如遇结节条索状肌束,可行通透剥离,出针,棉球按压针孔。
(二)注意事项
1、针刀直达肩胛骨,稍提起1mm~2mm,在肌纤维中行剥离,勿刺入胸腔。
2、操作要轻柔,注意患者感觉。
二、手法治疗
术毕,对病灶点行点揉,顺筋理筋手法,内收肩关节活动,解大圆肌痉挛。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以活血化瘀极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肩部活动功能正常。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肩部活动基本正常。
第七节菱形肌损伤
【诊断依据】
一、有菱形肌损伤史。
二、将患侧上肢被动向前上方上举,引起疼痛加剧。
三、痛点和压痛点在第5胸椎和肩胛下端的连线以上,大多数靠近肩胛骨的内侧缘。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菱形肌起止点采取松解剥离,分离粘连的针刀微创手术
(二)操作常规
患者正坐在方凳上,患侧上肢自然放胸前,略向健侧,找准痛点,沿肋骨在菱形肌上作横行剥离治疗。进针刀时,不可刺入肋间,以防刺伤肋间神经或穿透胸膜。
肿胀严重者,可在术毕用25mg强的松龙加120mg普鲁卡因在患处封闭,局部无肿胀者,可不必封闭,5天后不愈,再作1次,一般不超过3次即治愈。
(三)注意事项
针刀刺入不可过深,应达肩胛骨骨面,勿刺入肋间隙。
二、手法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在患侧菱形肌实施推拿,活血止痛,解除肌紧张,然后在压痛点处推拿。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与以活血化淤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肩胛部活动功能正常;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肩胛部活动功能基本正常。
第八节 斜方肌(颈段)损伤
【诊断依据】
一、多有劳损史;
二、颈肩背部酸胀不适、沉重,疼痛。可有抬高畸形;
三、固定患肩头颈向健侧旋转时,可引起疼痛加剧;
四、枕骨粗隆下稍外部肌肉压痛阳性,呈条索状,下颈部于肩峰之间,肩胛冈上、下缘可触及条索状物,有压痛。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斜方肌(颈段)的损伤点采用剥离粘连,减张。
(二)操作常规
1、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头稍前屈20°左右。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如病变在枕骨粗隆外侧,针体垂直于枕骨骨面进针,刀口线与后正线平行刺入,在枕骨骨面上行纵行疏通剥离1~2刀,再横行摆动。
4、如病变在肩部,可将肩部皮肤肌肉提捏起来,针体垂直于皮肤,刀口线与斜方肌肌纤维方向刺入达该肌肌腹中,行纵行剥离或横行1~2刀,出针,按压针孔。
5、如病变在肩胛冈上、下缘外,针体垂直于皮肤进针,刀口线与斜方肌肌纤维方向平行刺入,纵行及横行剥离1~2刀,出针,棉球按压针孔。
(三)注意事项
1.斜方肌枕部附着处,有第三枕神经穿出,注意避开神经勿损伤。
2肩部操作勿损伤副神经,进针勿深,避免误入胸腔。
3.操作时要轻揉。
二、手法治疗
术毕,对病变点行点压,分筋手法,同时对斜方肌施以滚法、顺筋理筋法。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予以活血化瘀及消炎止痛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头颈肩活动功能正常。
二、好转:症状体征消失,头颈肩活动基本正常。
第九节 肩周炎
【诊断依据】
一、患者多为40岁以上,妇女多见。
二、肩部疼痛,一般时间较长,且为渐进性。
三、多无外伤史〔有外伤史者多为肩部肌肉陈旧性损伤)。
四、肩部活动时,出现明显的肌肉痉挛,肩部外展、后伸时最为明显。
五、X光片示检查有时可见骨质疏松,冈上肌腱钙化或大结节处有高密度影。梳头试验阳性。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肩周病变点行松解粘连,减张。
(二)操作常规
用针刀在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冈上肌抵止端、肩峰下滑囊、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分别作切开剥离或纵行疏通剥离,在肩峰下滑囊作通透剥离。如肩关节周围尚有其他明显压痛点,可以在该压痛点上作适当的针刀手术,炎性渗出严重者应用强的松龙25mg和普鲁卡因120mg在关节周围封闭1次,术后热醋熏洗患肩,并服中药局方五积散加制乳香,制没药,炒苡米等。5天后,如未愈,再进行1次针刀治疗,一般1~5次即可治愈。
(三)注意事项
1、在喙突处治疗时,要摸准喙突尖,指切进针,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2、冈上肌进刀点要避开冈上切,防止伤及肩胛上神经。
3、在肱骨结节间沟治疗时,刀口线应平行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方向,将粘连松懈,勿横切断。
二、手法治疗
针刀术后,让患者仰卧治疗床上,患肢外展,医生站于患侧,让一助手托扶患肢,并嘱患者充分放松。医生一手将三角肌推向背侧,另一手拇指沿胸大肌将肱骨上的附着点进行拔离,将胸大肌、胸小肌分开来,然后再将胸大肌(即腋窝前缘)向肩峰方向推压。再令患者于俯卧位,助手仍托患肢,医生一手将三角肌推, 向胸侧,另一手拇指分拔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在肱骨大结节处的止腱,务必将各条肌腱分拔开。此时患者患肢原来外展上举可增加30°~50°,医生双手托扶患肢,嘱患者尽量外展上举患肢,当达到最大限度,不能再上举时,医生双手猛的向上一弹,推弹速度必须快(约0.5秒),待患者反应过来时,手法已结束。如让患者予先知道,因其惧怕痛而使肩部紧张,即推弹不上去又容易损伤正常组织。肩周炎患者经上述针刀和手法治疗,当时即可上举160°左右。
推弹手法是将肩关节关节囊的粘连松解,是无损伤治疗,所有手法均不损伤软组织,针刀是将严重的粘连点剥离松解,手法即是将散在于三角肌深面的筋膜与冈上肌、冈下肌、胸大肌、大小圆肌在肩部的止腱粘连松解,最后的弹压手法则将最后的粘连区(关节囊内粘连)松解。
针刀和手法治疗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患肢活动功能也基本正常。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淤及消炎止痛治疗。
三、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
第十节胸段棘上韧带损伤
【诊断依据】
一、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二、抬物试验阳性
三、胸椎棘突处疼痛,有压痛,比较局限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病灶处棘上韧带采取减张分离粘连。
(二)操作常规
1、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胸椎稍前屈,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在离压痛点最近的棘突顶上进针刀,刀口线和脊柱纵轴平行,针体和背面成90°角,达棘突顶部骨面。将针体倾斜,如痛点在进针点棘突上缘,使针体和下段脊柱成45°角,如疼痛在进针点棘突下缘,使针体和上段脊柱成45°角,再斜刺约4mm左右,先纵行剥离,然后沿脊柱纵轴使针体向相反方向移动90°,使其与上段脊柱或下段脊柱成45°角,刀锋正对棘突的上、下角,在棘突顶部上下角的骨面上纵行疏剥,再在骨面上横行剥离1~2下,刀下如果遇有韧性硬结,则纵行切开,出针。
(三)注意事项
如合并棘上滑囊炎,同时将滑囊切开。
二、手法治疗
术毕,对病变处行点揉法。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胸椎活动功能正常。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胸椎活动基本恢复。
第十一节下后锯肌损伤
【诊断依据】
一、有突发性肋外侧疼痛的病史。
二、在下两个胸椎、上两个腰椎至下4条肋骨的外侧面区域内有疼痛和明显压痛。
三、呼气时疼痛明显加重。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病灶点行松解剥离。
(二)操作常规
1、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健侧在下、患侧上肢放于胸前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第1种肌腱撕裂型,疼痛点在下后锯肌止点,下4肋外侧,在压痛点最靠近肋骨面上进针刀,刀口线和患处肋骨呈90°角,达肋骨面,贴肋骨面和肋骨上下缘沿肌纤维纵轴,先纵行剥离后横行剥离,出针。
4、第2种屈曲卷折移位型,疼痛点在下后锯肌中段,在压痛点进针刀,达肋骨面,刀口线和下后锯肌纵轴平行刺入,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将肌肉从肋骨面上铲起,遇有肿胀硬结,将其纵行切开,出针。针孔上覆盖好无菌小纱布,然后,医生用拇指推顶下后锯肌罹患肌束带,使肌束带恢复。
(三)注意事项
l、进针点一定选择肋骨骨面上,再肋骨表面行松解治疗,勿离开肋骨切割或误人肋间隙,防止刺入胸腔。
2、医者手法要轻柔,防止粗暴操作。
二、手法治疗
针刀术后,患者正坐,患侧在右,医生以右前臂自前向后插于腋下,以右前臂向上提拉(即拔伸)肩部,将移位的关节和痉挛的肌肉理顺。随后嘱患者用力吸气,医生以左手掌根叩击右胸背侧患处1次。再令患者作深呼吸,则疼痛即可消失。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消炎止痛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基本正常。
第三章胸腹部
弟三章 胸腹部
第一节胸锁乳突肌肌腱炎
针刀医学指的是胸锁乳突肌肌腱劳损所致的慢性损伤,以此命名。
【诊断依据】
一、无明显外伤史,但经常转颈、突然过度转头、睡眠姿势不良等劳损史。
二、转颈受限,颈部僵硬。
三、被动转颈或后伸颈部可引起胸锁乳突肌肌腱疼痛和胸锁乳突肌痉挛。
四、胸锁乳突肌附着处有明显压痛
【治疗】
一、针刀治疗
单侧发病时,用针刀在患侧乳突和上项线下缘之间,以及胸骨体同侧及锁骨胸骨端进行治疗;双侧发病时,用针刀在双侧乳突及枕骨上项线下缘、胸骨体和锁骨胸骨端进行治疗。针刀刀口线方向和胸锁乳突肌走行方向平行,针体和施术处骨面约成90°角刺入,达骨面,先纵行剥离2~3次,再横行剥离2次,出针。
二、手法治疗
对胸锁乳突肌肌腹进行拿捏按摩治疗,并附加弹拨手法,再作头向健侧侧屈,再用手指对肌肉的起止点推滚。
三、注意事项
1、针刀手法紧贴骨面,防止断肌腱。
2、操作时勿过紧,以免损伤肺部。
四、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消炎止痛治疗。
五、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头颈胸廓活动正常。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头颈胸廓活动功能稍受限。
第二节肋软骨炎
【诊断依据】
一、可有劳损史,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二、前胸疼痛。
三、局部肿大,触之肿块表面光滑,边缘规则,压痛明显。
四、患侧上肢用力外展,上举或用手挤压胸廓时,可诱发或加剧疼痛。
五、X光片示骨质未见异常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松解压痛部位软组织,起到局部减压作用。
(二)操作常规
1、患者仰卧位,前胸暴露。定点。
2、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病发在胸肋关节者,刀口线与胸肋韧带平行,针体与胸部皮肤垂直,刺入达骨面,轻微摆动针体,阻力较大先行纵行松解后再横行剥离。
4、病发在肋软骨上及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者,刀口线与肋骨平行,针体垂直于肋骨面,刺入皮肤达骨面。纵行疏通,横行铲剥。或于硬结处,视硬结大小、压痛范围,用针刀捣刺数下。
(三)注意事项
手术操作时,针刀在肋骨上进行,不可刺入肋间,防止刺伤内脏,造成气胸或刺破胸内血管造成血肿。
二、手法治疗
术后在治疗部位进行揉压。
病发在胸肋关节者,起针后,令患者屏气。术者以掌根抵住手术部位猝然下压,有时可闻及关节错动之弹响声。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消炎止痛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与体征消失。
二、好转: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
第三节胸小肌损伤
【诊断依据】
一、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二、前胸疼痛、不适、上肢活动时加重。
三、3~5肋骨前端及肱骨喙突有压痛,深吸气时可诱发和加剧疼痛。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分离胸小肌起止点处的粘连。
(二)操作常规
1、仰卧位,定点。
2、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病变位于肌肉的起点处,刀口线与肋骨纵轴平行,针体与胸部平面垂直,针刀刺入皮肤达肋骨面上,行纵行疏通剥离,有硬结,行十字通透剥离法。
4、病变部位在肌止点即肩胛骨喙突者,刀口线与胸小肌纤维平行,以左手拇指为引导,刺入达喙突内份,纵行疏通,横向摆动针体,必要时,横行剥离。
(三)注意事项
针刀操作应在肋骨面上进行,切不可刺入肋间隙,以免刺伤血管或胸腔内脏器官造成血气胸。
胸小肌止点在肩胛骨喙突的内侧份,故行喙突部,粘连松解时,应在喙突内侧份进行,否则,松解不彻底。
二、手法治疗
对病变处及喙突行点揉法,理顺法。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消炎止痛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挺胸功能正常。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深呼吸时胸部微有不适。
第四节胸大肌损伤
【诊断依据】
一、突发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二、前胸疼痛、胸闷、肩关节外展内旋微受限。
三、锁骨内前方、胸骨前1~6肋软骨及可有1~3个压痛点。肱骨大结节嵴有压痛点。
四、深吸气及提重物时疼痛加剧或不能完成前述动作【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分离胸大肌起止点处的粘连
(二)操作常规
1、仰卧位,定点。
2、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病变在锁骨内前方,刀口线与锁骨纵轴平行,针体与胸部平面垂直,进针刀达锁骨骨面,纵行疏通,横向摆动针体,出针刀。
4、病变部位在胸骨或肋软骨处,于压痛处定点,刀口线与胸骨或肋骨纵轴平行,针体垂直与胸部平面垂直,刺入皮肤达骨面,纵行剥离,横向摆动针体。
5、病变部位在肱骨大结节嵴,刀口线与肱骨纵轴平行,针体与肩关节前方垂直,刺入皮肤达骨面,纵行剥离,横向摆动针体。
(三)注意事项
1、针刀操作应在锁骨、胸骨及肋骨之上进行,切不可刺入锁骨下方及肋间隙,以免刺伤锁骨下大血管或胸腔内脏器官造成大出血或血气胸。
2、在锁骨、胸壁施术时,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反之,在肱骨大结节嵴施术时,由于肌附着部较大,可加大纵行疏通或横向铲剥幅度,还可以施瘢痕刮切法,以达到最大范围的松解。
二、手法治疗
嘱患者肩关节外展90°,术者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握持胸大肌的上下缘行提拉,弹拨手法,进一步松解胸大小肌之间的粘连。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消炎止痛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