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培训
s


 
 您现在的位置: 针刀培训|小针刀培训|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培训学校 >> 针刀医学 >> 针刀医学简介 >> 正文
 最新针刀医学简介
 推荐针刀医学简介
 针刀医学简介

针刀规范治疗(草案)


作者:佚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02-25 08:56:10 【字体: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上囊和两膝眼处,托板中间两根绷带24h后解除,用一绷带将托板固定于胫骨结节下缘。3天后,如关节腔内积液增多,再如上抽取积液一次,加压固定一次,仍24h后解除,最多抽积液3次,不宜常抽。一般只一次均不再出现积液、托板3周后拆除。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消炎止痛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一般需15~30天,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仍有少量积液,其关节活动功能正常。
    第十一节膝关节僵直
【诊断依据】
  一、外伤史炎症和劳损史;
  二、膝关节僵直疼痛,不疼不硬;
  三、详细检查和纪录关节僵直程度和运动幅度,在屈伸运动时产生疼痛的部位,侧副韧。
    四、带附着处和关节间隙压痛敏感点,运动时有无弹响和摩擦音;
    五、X线片上观察关节间隙大小,关节软骨病损程度,有无关节内游离体。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应用针刀对关节囊瘢痕粘连进行分离松解,使关节运动功能改善或恢复正常。
    (二)操作常规
    1、患者取平卧位,治疗关节后方时采取俯卧位。定点。
    2、按骨科常规消毒、铺巾、戴手套、进行局部麻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针刀型号。
    3、刀口线与膝关节纵轴一致,针体垂直皮肤刺入达病灶处,进行切割分离松解和铲剥,使关节囊与骨面粘连松解开,出针后压迫止血。
  (三)注意事项   
  在分离松解中不要损伤关节软骨和胫腓侧副韧带。
  二、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淤及抗感染治疗。
  三、手法治疗
  针刀术后握住踝关节上方,让患者做最大幅度屈伸运动,适度加压。自行下蹲,进一步扩大松解范围。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膝关节屈伸运动范围正常,无疼痛。
    二、好转:膝关节屈伸运动范围有改善,活动范围增大,疼痛减轻。
    第十二节腓浅神经卡压症
【诊断依据】
  一、有慢性劳损史;
  二、小腿及踝前疼痛,久站及行远路后疼痛加剧;
  三、在小腿外下端有固定压痛或Tinle征阳性;
  四、腓浅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异常;
  五、肌电图检查可有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腓浅神经出口周围深筋膜瘢痕性增生、纤维化进行切开剥离的针刀微创术。
  (二)操作常规
  1、患者取侧卧患肢在上的体位,下面小腿屈曲,上面小腿伸直。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用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4、在腓骨小头下2~3cm处的腓骨前缘与胫骨之间的深筋膜处寻找压痛及瘢痕挛缩硬结或条索处即为施术点,将刀口线方向和腓骨长轴平行,针体与皮肤成90°刺入到达深筋膜后,行纵行剥离和切开瘢痕2~3刀出针后用纱布按压针孔,创可贴贴封针孔。
  (三)注意事项
  1、针刀剥离的范围不宜过大,进针不宜过深仅限于皮下筋
膜层,免伤血管和神经。
    2、针刀施术点不宜靠后,要避开腓总神经。
    二、手法治疗
    术毕,对病灶处及周围3cm区域软组织行点揉法,提拿法及理顺点压法等。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二、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正常。
    第十三节跖管综合症
【诊断依据】
    一、有慢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史,麻痛区域局限于跟骨内侧或足底。
    二、叩击内踝后方,足部针刺感可加剧。
    三、作足部极度背伸时,症状加剧。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针刀松解挛缩韧带。
    (二)操作常规
    1、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患侧在下,将患足内踝朝上。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用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4、在内踝后下缘与足跟骨最后缘划一直线,内踝前缘与跟骨底内侧最前缘划一直线,此2条直线的中间即为分裂韧带。用针刀在此两直线上分裂韧带附着点的内侧,分别取4个进针点,并分别部分切断支持带,再在支持带两端沿韧带内缘用通透剥离法,然后将足用力背屈几次。
  (三)注意事项
  针刀治疗时,勿损伤局部神经、血管。
  二、手法治疗
  针刀术后,患者仰卧,患肢外旋,医生以一指禅推法或揉法于小腿内后侧,由上而下推至踝部,重点在跖管局部,沿与跖管纵向肌垂直的方向推、揉5min~10min,以通经活血,使跖管压力降低,同时在局部配合弹拨法疏理经筋,最后顺肌腱方向用擦法,还可配合用洗药熏洗。
  跖管内药物封闭疗法也有一定疗效。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二、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足底尚有不适。
    第十四节足背伸肌腱鞘囊肿
【诊断依据】
  一、外伤史或劳损史
  二、足背部出现圆形、表面光滑、张力较大的囊性块,生长缓慢,足背部压痛和无力感。
  三、触之肿块坚硬、光滑或有轻压痛。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打开肿块包囊将其中囊液排尽减压,使其动态平衡失调得以恢复。
  (二)操作常规
  1、患者取坐位,将其患足放置于方凳上,在足背部囊性肿块上定点。
  2、在患足背部常规消毒,铺消毒洞巾。
  3、压痛点局麻后,将囊内积聚的滑液抽出,再注人封闭液,用斜刃针刀从不同角度刺破囊肿壁四周。
  4、术毕压迫针孔片刻。
  (三)注意事项
  针刀刺入勿深以避免刺伤肌腱、神经和血管。
  二、手法治疗
  术毕一手牵引患者踝关节,另一手用大拇指推揉囊肿周围,务必使囊内容物尽量上下散平,以便吸收。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治疗后囊肿消失,无症状、肌腱无粘连,无复发,功能恢复正常。
    二、好转:症状减轻,功能改善。
    第十五节跟腱周围炎
【诊断依据】
  一、有走路、跑步或弹跳过多的损伤史。
  二、跟后疼痛,行走时加重。
  三、跟腱及两侧可有明显压痛,跟腱处有轻微肿胀,患侧跟腱比健侧跟腱粗硬或呈现梭状畸形,触摸表皮有粗糙感。
    四、足跖屈抗阻力试验阳性,足过度背伸试验阳性。X线检查有时可发现跟腱周围有变性钙化影。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将增生肥厚与跟腱粘连的腱周围组织从跟腱上松开,并对变性的腱周围组织减压。
  (二)操作常规
  1、患者俯卧位,下肢平伸,踝下放垫。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①跟腱腱围减压处:刀口线与跟腱纤维平行,针体垂直于皮肤刺入,刺透腱围,纵切几刀,纵行剥离,有硬结的集中捣碎。②跟腱止点压痛明显:刀口线与跟腱纤维一致针体垂直于皮肤刺达骨面,纵行疏通剥离,横行摆动针体。
  (三)注意事项
  针刀治疗时,注意不要在跟腱上横行切割。
  二、手法治疗
  术毕,过度背伸踝关节以进一步牵拉跟腱。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剧烈活动时无不良反应。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剧烈活动时微有疼痛。
    第十六节跟骨骨质增生症
【诊断依据】
  一、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无明显诱因。
  二、足跟下疼痛,起步时疼痛,治疗后减轻。
  三、跟骨结节前缘偏内侧明显压痛,若骨刺较大,可触及突起。
    四、被动背伸踝关节可足跟下疼痛加剧。
    五、X线检查:跟骨结节前缘有鸟嘴样骨刺,尖部向前与跖腱膜方向一致。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针刀在骨刺尖部切割松解,使挛缩变性的软组织切开,并切断小部分腱膜纤维,刺激跟骨结节骨膜,以消除过强的拉力及炎症。   
  (二)操作常规
  1、患者俯卧位,踝前垫枕,足跟向上,将足垫稳,在压痛最明显处即骨刺尖部(结合X线)定点。
    2、局部行外科手术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选平刃针刀,刀口线与足底纵轴平行,针体垂直于皮肤刺入达骨面,探至骨刺尖端,将刀口线旋转90°,行切开剥离,出针。
  (三)注意事项
  针刀治疗切忌粗暴,松解范围过大。
  二、手法治疗
  术毕,术者一手使患者足背过度背伸,另一手拇指按压足底部跖腱膜向足跟部推顶2~3次。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第十七节  跟下滑囊炎
【诊断依据】
  一、多有慢性劳损史,类风湿或骨刺的刺激。
  二、跟骨下方疼痛或肿胀,行走过多,站立过久或剧烈运动之后,足跟部疼痛加剧。
  三、局部压痛和波动感。
  四、X线多无异常。病程久而影响行走的可有局部脱钙,骨质疏松现象。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将跟下滑囊壁切开松解,排液减压。
    (二)操作常规
    1、患者俯卧位,跟前垫枕,足跟向上,在压痛处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刀口线与足底纵轴平行,针体垂直于皮肤刺入达骨面,切开剥离2、3刀出针,覆盖好小无菌纱布,用拇指按压针孔片刻使膨隆平复即可。
  (三)注意事项
  1、治疗后注意休息,忌登山、快速上下楼梯及剧烈运动。
  2、宜穿软底鞋,忌穿硬底或高跟鞋。
  二、手法治疗
  在压痛点处用力挤压,破坏滑囊促进滑囊液的吸收。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第十八节跟骨滑囊炎
【诊断依据】
  一、多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二、跟骨后方疼痛和肿胀,疼痛在跟腱紧张时和着地时加重。
    三、局部有压痛,有时可摸到捻发音。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用针刀将其附着周围组织的粘连松解,瘢痕刮除,切开其纤维化闭锁的滑囊,减压。
  (二)操作常规
  1、患者俯卧位,踝前垫枕,足跟向上,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刀口线与足底纵轴平行,针体垂直于皮肤刺入达骨面,切开剥离2、3刀出针,覆盖好小无菌纱布,用拇指按压针孔片刻使膨隆平复即可。
  (三)注意事项
  1、治疗后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忌登山、爬坡。
  2、宜穿软底鞋,忌穿硬底或高跟鞋。
  二、手法治疗   
  用手指垂直下压滑囊,以排出囊内滑液,促进滑囊液的吸收。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行走自如。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行走时仍有轻度不适感。
    第十九节跟下脂肪垫炎
【诊断依据】
  一、有急性损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二、跟下脂肪垫处胀痛,足跟不能着地而呈足尖支撑的跳跃状瘸行。   
    三、跟骨结节处压痛,并可触及到皮肤与骨面之间有软组织硬结。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切开变性的脂肪垫硬结或切开膨胀的弹力纤维隔减压。
    (二)操作常规
    1、患者俯卧位,踝部垫枕,足跟斜向上,在压痛或有硬结处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刀口线与脚底纵轴平行,针体垂直于皮肤刺入硬结,行切开剥离法,之后刺达跟骨骨面,切2刀,横行铲剥,出针。
  二、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行走自如。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行走较多时跟下仍有酸痛感。
    第七章脊柱区带相关疾病
    第一节颈源性头痛
【诊断依据】   
  一、有突发损伤史(如“掸鞭运动”)或慢性劳损史。
  二、有阵发性的头痛,以枕后部疼痛为主,并向前颈放散痛,在C1~C7横突处有压痛点。
    三、在项韧带出或C2~C3棘突上或棘突旁有数个压痛点。
    四、颈椎X线片示骨质增生或椎体错移。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以针刀松解粘连,解除周围神经及颈神经根的卡压,解除软组织痉挛,松解挛缩的韧带及筋膜,解除对神经血管的不良刺激,并辅以手法和中药治疗。
  (二)操作常规
  1、患者坐位或俯卧位,头前屈呈30°~40°,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在项韧带或C2-C3棘突上或棘突旁压痛点上将刀口线方
向和项韧带、棘突、棘突旁肌呈纵轴平行针体与皮肤呈90度,刺入项韧带的深筋膜处等,先行纵行剥离,再行横行剥离1~2刀,出针,棉球或纱布按压针孔。
    在C1~3横突上治疗时,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针体与人体矢状面呈45°切人达骨面,纵行疏通剥离,有硬结切几刀。
  (三)注意事项
  1、在项韧带处治疗时刺入不宜过深,以防周围神经血管损伤。
  2、在横突上治疗时,针刀不宜离开骨面,以防损伤神经血管。
  二、手法治疗
  术毕对病灶及周围肌肉分布区域行点揉法、理筋法和舒筋法,有椎体紊乱者行旋转复位法等。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颈肩部活动功能正常。
  二、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肩部活动功能稍受限。
    第二节颈源性心律失常
【诊断依据】
  一、颈部有外伤史或劳损史。
  二、心慌心跳,胸闷不适,失眠多梦,易惊天动地醒,伴头晕头痛。
    三、心脏听诊无病理性杂音,但可听到心律失常,血液检查未发现异常现象,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图形但无器质性改变的图形。
    四、颈椎X线片显示棘突偏歪,颈曲变直或略有反张(中段多见)或颈曲加深,有双边或双突征(C3、C4多见),勾椎关节侧方移位、旋转移位、前后方移位、寰齿间隙不等宽。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对受移位椎体牵拉的软组织高张力点进行切开剥离或分离粘连的针刀闭合性手术,以减张减压。
  (二)操作常规
  1、患者坐位或俯卧位,头微前屈,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3、在项韧带或C2~C3棘突上或棘突旁压痛点上将刀口线方向和项韧带、棘突、棘突旁肌呈纵轴平行针体与皮肤呈90°,刺入项韧带的深筋膜处等,先行纵行剥离,再行横行剥离1~2刀,出针,棉球或纱布按压针孔。
    在Cl~3横突上治疗时,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针体与人体矢状面呈45°切入达骨面,纵行疏通剥离,有硬结切几刀。
  (三)注意事项
  1、后部进针时,针刀千万不能下滑至椎管,严防刺伤脊髓。
  2、横突末端进针时,要求准确到位,不要过深,严防刺伤椎动脉,引起严重后果。
  3、注意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4、针后立即纱布按压5min。   
  二、手法治疗
  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抗感染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版权所有: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培训学校  京ICP备19014186号
咨询电话:400-6666-810 / 010-80725466 /80725478 / 52573160     传真:010-64124241  Email:790855106@qq.com
地址:北京针刀总医院内(昌平区天通苑西三区26号楼16门) 邮编:1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