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背部(11):下后锯肌损伤诊疗规范
一、【诊断依据】
1、有突发性肋外侧疼痛的病史。
2、在下两个胸椎、上两个腰椎至下4条肋骨的外侧面区域内有疼痛和明显压痛。
3、呼气时疼痛明显加重。
二、【治疗】
(一)针刀治疗
1、治疗原则
对病灶点行松解剥离。
2、操作常规
(1)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健侧在下、患侧上肢放于胸前,定点。
(2)局部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3)第1种肌腱撕裂型,疼痛点在下后锯肌止点,下4肋外侧,在压痛点最靠近肋骨面上进针刀,刀口线和患处肋骨呈90°角,达肋骨面,贴肋骨面和肋骨上下缘沿肌纤维纵轴,先纵行剥离后横行剥离,出针。
(4)第2种屈曲卷折移位型,疼痛点在下后锯肌中段,在压痛点进针刀,达肋骨面,刀口线和下后锯肌纵轴平行刺入,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将肌肉从肋骨面上铲起,遇有肿胀硬结,将其纵行切开,出针。针孔上覆盖好无菌小纱布,然后,医生用拇指推顶下后锯肌罹患肌束带,使肌束带恢复。
3、注意事项
(1)进针点一定选择肋骨骨面上,再肋骨表面行松解治疗,勿离开肋骨切割或误入肋间隙,防止刺入胸腔。
(2)医者手法要轻柔,防止粗暴操作。
(二)手法治疗
针刀术后,患者正坐,患侧在右,医生以右前臂自前向后插于腋下,以右前臂向上提拉(即拔伸)肩部,将移位的关节和痉挛的肌肉理顺。随后嘱患者用力吸气,医生以左手掌根叩击右胸背侧患处1次。再令患者作深呼吸,则疼痛即可消失。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消炎止痛治疗。
(四)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
2、功能锻炼
三、【疗效评估】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2、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基本正常。
[资料来源:《针刀医学诊疗规范(草案)》,朱汉章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