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小儿先天性斜颈诊疗规范
资料来源:《针刀医学诊疗规范》(草案) 朱汉章主编
针刀医学所指小儿先天性斜颈是肌性斜颈,不包括颈椎的先天性畸形所引起的小儿先天性斜颈。
【诊断依据】
一、畸形表现为头颈倾向患侧,而脸转向对侧并后仰。
二、新生儿胸锁乳突肌挛缩可触及梭形纤维肿块,肿块可在胸内自行消退,胸锁乳突肌变短并挛缩。随年龄增长上述畸形加重,而且邻近器官产生继发畸形。
三、头面五官不对称,如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甚至大小不等,患侧颅骨发育扁平而小,颈胸椎出现代偿侧弯,双肩不平等一系列畸形。
四、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并不困难,但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斜颈相鉴别:如应注意排除骨关节疾患或损伤所致的斜颈;通过X线片排除先天性颈椎畸形、颈椎半脱位、高肩胛症、颈椎外伤、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亦应排除肌炎、淋巴腺炎、眼病引起的斜颈,某些神经性疾患和痉挛性斜颈以及姿势异常等引起的斜颈。
【治疗】
一、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应根据患儿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等不同情况,其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一)对起点的治疗
一般每个患儿都需要治疗,令患儿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在起点处及有压痛、硬结、条索处定点,进针刀,在起点处深达骨面后,使刀口线与肌纤维垂直,切割2-3刀。在近起点有条索、硬结、压痛的胸锁乳突肌处,使刀口线和肌纤维平行,然后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2-3刀出针,压迫针孔片刻,贴上创可贴。后部可行手法。
(二)肌腹部的治疗
肌腹部的挛缩性病变主要位于下段,令患儿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在胸锁乳突肌下段的条索,硬结处取数点(一般3-4点),用手将肌腹捏起,刀口线与肌纤维平行刺入,以防误伤颈部的大血管。
(三)对止点的治疗
体位同上,在止点处的痛点及硬结或条索处定2-3点,刀口线与平行刺入,深达乳突骨面,用纵行切割剥离法。
如患儿未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可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因此,在治疗时,就需分别对不同年龄采取相应的辅助治疗措施。6个月以内的患儿一般不用针刀治疗,仅用轻柔的手法加姿势矫正;5岁以下的患儿行针刀治疗需配合麻醉镇痛;而5岁以上的患儿随年龄增长,胸锁乳突肌的挛缩及缺血性肌纤维变性加重,针刀治疗的次数会增加,同时需对颈胸椎的侧弯畸形进行矫正。
二、手法治疗
(一)针刀治疗后即刻手法
每次针刀治疗后均须立刻行手法治疗,主要的方法为分筋、理筋及肌抗阻力牵拉。
(二)针刀间隔期手法
以传统的推拿按摩手法为主,目的是帮助肌肉恢复血液循环,解除硬结,增加弹性。
三、药物治疗
必要时适当配合中、西药物予以活血化瘀及消炎止痛治疗。
四、康复治疗
(一)物理治疗
(二)功能锻炼
【疗效评估】
一、治愈:斜颈畸形纠正,颈部活动正常。
二、好转:斜颈有所改善,颜面仍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