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针刀治疗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
作者:佚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4 14:59:58 【字体:小 大】
|
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__朱汉章教授主讲 颈椎病可以说是世界性的一大类疑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出勤率。为了眉目清楚,将颈椎病分为两大重点部分来叙述,一是上段,即寰枕、寰枢这一段。一是下段,即C3~C7这一段。因为颈椎上下两段解剖有很大差异、功能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发病特点也不同。 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 【概述】 长期低头工作、高枕睡眠以及湿寒环境等影响,均可导致寰枕筋膜慢性劳损,继发无菌性炎症、纤维化、瘢痕、挛缩,使寰枕间隙狭窄,压迫椎动脉,牵拉枕大、小神经等重要结构,引起临床症状,形成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但长期以来,该病一直未被人们所认知,因而此病多被误诊,得不到有效治疗。从1991年《小针刀疗法》一书对此病进行论述后,该病日益受到重视,在该病的治疗上也具有了针对性。 【有关解剖】 寰枕筋膜是项筋膜在枕骨大孔后缘与寰椎后弓之间增厚的部分,有稳固寰枕关节的作用。 有关项筋膜解剖参见第三章"项筋膜挛缩引起得偏头痛"章节(图2-5-1,2-5-2)。 图2-5-1,2-5-2 【病因病理】 由于寰枕关节可沿矢状面作较大幅度的屈伸运动,因而位于后方的寰枕筋膜易受牵拉,特别是长期伏案工作、高枕睡眠,均可对其造成累积性劳损。为对抗异常牵拉,寰枕筋膜继发纤维增生、瘢痕化、挛缩,造成寰枕间隙变窄,使椎动脉受压及枕大、小神经受牵拉。一般不会累及脊髓和神经根,因而无相应症状。 【临床表现】 1.枕大及枕小神经和项筋膜受牵拉,枕部顽固性痛麻,过劳及湿寒侵袭可加重病情。 2.椎动脉受压,脑部供血不足,出现持续性眩晕、视力下降,并因血管缺血后痉挛引起头痛。 【诊断依据】 1.有椎动脉压迫症状和枕大、小神经及项筋膜受牵拉症状。 2.根据针刀医学影象诊断学,X线颈椎侧位片示:寰椎后弓与枕骨靠近,加拍颈椎前屈位片,仍显示寰椎后弓与枕骨距离较近。 【治疗依据的理论】 根据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原理,各种原因造成的寰枕筋膜的瘢痕化挛缩引起持续牵拉,打破各位点间力的平衡,相临结构失去正常的对位关系,因而治疗应主要针对寰枕筋膜的瘢痕挛缩,进行适度松解,恢复结构间力的平衡和正常的对位关系,症状即可消失。 【治疗】 一、针刀治疗 让患者俯卧,令其下颌部和床头边缘齐平,低头、下颌内收,并剃去寰枕关节上下头发,备皮,在枕骨大孔边缘正中选取一点作为进针刀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针体与进针点骨面垂直(注意严防针刀下滑伤及脊髓),当刀锋刺达骨面后小心移动刀锋,下移至枕骨大孔下缘,将刀锋调转90°,横行切寰枕筋膜2~3刀,切割时刀锋应始终不离枕骨大孔边缘。 二、手法治疗 针刀术后,体位不变,让助手双前臂压住患者背部,双手挽住患者肩部,医生将床头边缘垫上薄枕,让患者稍抬头,下颌部勾住床边缘的薄枕,医生左手托扶患者下颌部,右手放于患者后枕部,下压后枕部,和助手形成对颈后部位的对抗牵引。医生牢牢托住患者下颌部,使下颌部内收,不使其下移,从医生右手下压牵引起,1~2分钟后,右手突然加大用力,弹压后枕部1~2次。 三、药物治疗 活络I号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 四、康复治疗 无需作此项治疗。 五、护理 在针刀治疗和手法治疗后,颈围固定,使后枕部不能下沉,保持患者头部中立位持续一周。 2--转贴__微创针刀BBS作者:王斌 如何诊断寰枕膜挛缩? 我对诊断寰枕膜挛缩有点拿不准: 首先,寰枕之间后方除了寰枕膜连接外,尚有头上斜肌、头小直肌;其次,附近相关肌肉还有头下斜肌、头大直肌、半棘肌、斜方肌、枕后腱弓等结构。 如果低头位出现枕后疼痛,那么如何判定不是以上结构的问题? 同理,影像学发现前俯位寰枕间距减小,也可能和头上斜肌、小直肌挛缩有关。 这些结构的挛缩,同样也影响到枕大、小神经、枕神经、椎动脉等。 那么,朱老师的诊断标准是不是比较含糊? 参考黄枢老师的观点:对以上结构进行了细分,如缓慢低头引起枕后疼痛主要涉及半棘肌;快速点头主要涉及上斜肌、小直肌;摇头主要涉及下斜肌;斜方肌和枕后腱弓的挛缩引起上项线压痛;头半肌棘压痛点位于上、下项线之间;上斜肌和头大小直肌的压痛点位于下项线。似乎比较清晰,但我发现临床患者压痛点并不容易区分。可能患者的损伤并不单一,也可能是我的检查手法不纯熟,特别遇到皮下脂肪较厚的患者。 最后一点:朱老师既然也采用手法牵引减轻寰枕膜残余静力,何不将手法作为第一选择,针刀松解作为对保守治疗后的仍有残余静力的关键点的处理。这样的好处是减少进刀的点,规避风险,因为很多挛缩通过保守治疗是可以好转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