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肌外膜(间隔)之间粘连即肌外膜与相邻的肌外膜之间,或称肌界面、肌间隔(某些肌间沟)之间的粘连。如果是运动方向相同,而且是协同肌之间的粘连,可能不致产生明显的运动障碍,也就不会引起较重症状;当这种粘连影响到肌肉的运动,妨碍其正常功能,且牵扯到神经干或神经末梢时,就会产生运动机能障碍和感觉导常(如疼痛等);同时可以检查到压痛、条索、结节等改变。这种情况更是十分常见,如肱桡肌与桡侧腕伸肌之间的肌间沟处就经常有这种病变,只要在肌间的痛点处施以针刀剥离即可消除疼痛。
3、肌与腱之间的粘连肌外膜与相邻肌腱外膜之间的粘连也是常见的。
4、腱与腱围结构之间的粘连这义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腱与自身腱围结构之间的粘连;另一种是两个腱或腱围结构之间的粘连。腱罔结构本是保护腱末端的组织结构,当肌腱末端受到损伤时,首当其冲的是腱围结构的损害。其中,腱周围疏松结缔组织、滑液囊、脂肪垫或软骨挚等组织,凶出血、渗m、水肿等无菌性炎症而产生腱末端与腱围结构的紧密粘连。这种粘连可发生在腱与自身的腱围结构之间,也可发生于两个相邻的腱周围结构之间。这一病理改变,是软组织损伤病理变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为我国学者的实验和临床所证明。这一理论将在肌、腱等损伤中详细阐述。
5、韧带与关节囊的粘连许多韧带位于关节囊之外,有的与关节囊呈愈着状态,密不可分,成为一体,但这仅仅是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多是独立的,并不愈着。它们各自有独立的运动轨迹,当它们损伤之后,韧带与关节囊之间,便产生了粘连。许多关节疼痛,甚至运动障碍与此有关。比如,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与关节囊的粘连是很常见的。
6、腱、韧带与骨的粘连腱和韧带均附着于骨面上,在腱、韧带的游离部损伤时,与骨面相贴近的部位便可产生腱、韧带与臂的粘连病变,它必然会影响关节运动,造成关节运动障碍,产生一系列症状,如外伤性、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是十分常见的。
7、骨间的粘连骨间粘连的概念是,骨与骨之间有纤维组织或纤维骨性组织,非正常的将其连结在一起。这里不包括骨与骨之间的骨融合。所谓纤维性,即纤维组织内无钙化组织,而纤维骨性组织则是指纤维组织内有钙化、骨化物存在,但尚未形成完整的骨组织,也无骨小梁相通,其两骨或多骨之间各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即有本身的轮廓。例如,骨关节病晚期,髌骨与股骨下端发生骨间粘连,使髌骨无活动度、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几成强直或已强直。目前,除关节置换外,无法治疗。然而,应用针刀将骨间粘连剥开,使髌骨活动度增加,经过功能锻炼,关节功能可以改善。如产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王某(辽宁开源人),患病12年,已坐轮椅十年,其肩、肘、腕、髋、膝、踝都有畸形和严重功能障碍。其双髋和双膝关节均呈90。强直,特别是髋关节几乎无外展功能。其强直的体型与轮椅一样,每日由其丈夫抱上抱下。经i个月住院治疗,出院后功能锻炼三个月,虽然仍有某些畸形存在,但可以挺胸走路,生活基本自理。这样的病例很多。说明这类病人只要坚持治疗与功能锻炼,大部分关芾功能可以改善,可减少残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8、神经与其他软组织的粘连这种情况是十分常见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等疾病的许多症状、体征就是由此而产生的。解除它们之间的粘连就会解除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也就治愈了该病。这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机理之一。
【针刀对粘连的治疗】
。 针刀闭合型手术的重要作用就是对粘连组织的疏通、剥离。除肌腱、腱围等组织损伤所形成的粘连外,尚可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黄韧带与神经根的粘连、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外伤性关节强直等疾病所产生的粘连病变。所有这些病变都可行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切开、疏通、剥离病变组织,对关节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当粘连病变被疏通,粘连的组织恢复其各自的运动功能,满足正常活动的需要时,疾病则基本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