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针刀医学体系概论》,作者:朱汉章,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第8卷第7期。]
(1) 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
针刀医学从新的角度对人体生命活动做出了独特的诠释。它不仅是对以前病理生理学的补充,而且在很多方面有本质性的突破。
a. 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新认识。人体是有生命的活体,受到损伤之后能够进行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人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功能一方面能够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新的致病因素。
b. 提出人体存在一个新的生理系统的假说,从电生理线路系统的角度来解释经络现象和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
c. 突破前人对病因学认识的局限,重视力学因素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多疑难杂症的真正病因是力学因素的失常。
d. 提出生命的本质是平衡。治疗一切疾病的目标就是恢复各种不同性质的平衡;针刀医学的各种治疗手段,其目的在于恢复人体的各种平衡。
(2) 针刀医学影像学
针刀医学影像学不同于以往的医学影像学,它是根据针刀闭合性手术的需要而产生的。针刀医学影像学以精细解剖学为基础,十分重视人体组织器官的微小改变,因为这些微小的改变足以造成多种严重疾病。以前不重视骨关节的微小移位,更没有意识到它会引起很多严重的疾病。针刀医学对解剖学微细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有了新的认识。骨关节周围的重要组织较多,如动脉、静脉、神经、脊髓、交感神经节、交通支等。骨关节的任何微小的位置变化都可能刺激或压迫这些重要组织,产生严重的疾病。
针刀医学影像学重新认识了X线图像,提出以往医学影像学所不重视的一些观察指标的改变是许多疾病的根源。针刀医学根据影像学的物理学特性,应用尸体和人体骨架造成骨关节的微小变化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的研究,把过去忽略的一些微小的影像学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归纳,形成了诊断某些严重慢性病的新指标。针刀医学按矢状轴、水平轴和冠状轴将骨关节微小移位划分成10多种类型。分别为:左右旋转移位、左右侧方移位、前后移位、仰旋移位、俯旋移位、绕矢状轴移位以及上述几种移位的混合。
这正是它与以往医学影像学的不同之处。精细化是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刀医学影像学必将对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 针刀医学诊断学
针刀医学诊断方法是在继承中西医诊断学的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吸收了中医行之有效而又简单易行的宏观诊断方法,又采用了现代医学精细入微的诊断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刀医学独有的理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诊断学方法:
a.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诊断。详细论述了粘连、挛缩、瘢痕、堵塞四大病理因素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b. 骨质增生病因的诊断。首先区别骨质增生与骨质增生症,不对生命活动构成威胁的骨质增生可不予治疗,其次判断骨质增生症是由哪部分组织力平衡失调引起的,为针刀治疗提供依据。
c. 脊柱区带病因的诊断。首先应用针刀医学影像学检查椎体位置有无异常,再判断脊柱区带范围内软组织有无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异常。
d.电生理线路故障的诊断。详细论述了电生理线路短路、断路、电流增强、电流减弱和异常放电等情况的诊断。
e. 独创功能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从功能上和总体上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极大地减少了误诊误治的机会,提高了诊断学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4)针刀医学手法学
中医传统手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治疗机理多用镇痉止痛、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等来解释。针刀医学手法是建立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力学的基础上,吸收传统中医手法学的精华,运用手法技巧,每个手法的作用原理都是根据生理学的要求、病理学的特点、生物力学的原理来设计的,每一个手法技巧都能用现代科学知识说清楚。
针刀医学手法学与传统中医手法学的不同点主要有:
a. 针刀医学手法以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力学为基础;传统中医手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b. 针刀医学手法学的精确性远高于传统手法学,能够准确地作用于病变组织。
c. 针刀医学手法学可以避免对健康组织的附带性损伤。
d. 针刀医学手法操作极为简单、安全,仅需1~2 min。e. 实现了手法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把手法医学推上了科学的殿堂。
针刀医学手法学吸收了传统手法学的精华,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手法学,大大提高了手法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简化了操作过程,扩大了治疗范围,既节省了医生的体力和时间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用于针刀闭合性手术后,彻底松解粘连和挛缩,或者纠正移位的骨关节,是常用的针刀治疗辅助方法。
(5) 针刀医学治疗学
针刀治疗有四大理论依据,分别为脊柱区带病因学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及内脏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理论、骨质增生病因学理论和电生理线路理论。
针刀器械是针灸针和手术刀的融合,在治疗中既能发挥针刺作用,又能发挥手术刀的作用。一方面针刀的针身直径为1 mm,所以针感的刺激非常强、效果良好;另一方面又能通过剥离粘连、松解挛缩来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
针刀治疗疾病(示范治疗图见本期封面)是通过调节力平衡、调节动态平衡、促进补充和释放能量、促进体液循环和微循环来发挥作用的。
针刀闭合性手术通过剥离粘连、松解挛缩、疏通堵塞、刮除瘢痕等方法消除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四大病理因素,恢复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因此凡是与慢性软组织损伤有关的疾病都可得到治疗。
多数骨质增生是由于软组织变性所引起,软组织变性以后其力学状态发生变化,由于存在粘连、挛缩、瘢痕、堵塞,这种变化只会加强;通过针刀治疗恢复软组织的动态平衡,调整异常的力学状态,重新建立正常的力学平衡,骨质增生的根本病因也就不存在了。
针刀医学认为,有些疾病的真正病因就是局部病灶的能量蓄积或能量缺乏所致。比如,有一些组织受到损伤后,引起循环通道的阻塞和代谢物质的积聚,造成局部内压过高,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这时用针刀刺入病灶轻轻一剥,患者就会感到局部出现严重的酸胀,这是能量推动代谢物质向周围辐射所产生的感觉,病人立刻感到症状消失,这就是能量释放的原理。而有些损伤性疾病在修复过程中,局部软组织变性,这可以由局部的微循环障碍造成局部能量供应不足所致。此时用针刀治疗,即可使病变部位迅速得到血流的供应,补充了能量和营养,功能也就得到恢复。
有些疾病的症状是由于体液循环不通畅引起的,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胀疼痛,用针刀将关节囊切开,囊内的渗出液就会迅速地流到囊外,症状立即缓解。许多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也是如此。
有些疾病是由于局部的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部的微循环障碍使得该部位的营养和能量得不到供应,用药物来促进微循环恢复一般都比较困难,而用针刀在局部进行纵向疏通剥离或通透剥离,可以立即恢复血流,使病变组织得到营养和能量,疾病也就治愈。
只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掌握解剖结构,针刀治疗是很安全的。在手术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组织水肿、炎症、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的可出现脊髓损伤。精细解剖学、动态解剖学、立体解剖学、体表定位学是针刀治疗安全有效的根本保证;进针刀的四步规程和建立11种闭合性手术入路,可以使针刀刀刃在到达病灶的过程有效地避开神经和血管。由于Ⅱ型针刀直径仅有1 mm,因此治疗时带来的创伤很小。对长城医院五年门诊病房进行的42 000人次针刀治疗统计结果表明,因技术差错出现事故为6人次,事故率为0.016 %。其中有2例是治疗软组织损伤造成局部血肿,3例是治疗手法不当造成类风湿关节炎已脱钙骨的骨干骨折,1例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针刀操作不规范造成了脊髓损伤。
针刀医学的适应症有: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部分骨质增生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病等;肌肉、肌腱和韧带积累性损伤、肌紧张、损伤后遗症;某些脊柱区带相关性内脏疾病;部分关节内骨折和骨折畸形愈合;直线疤痕挛缩。
针刀医学的禁忌症有:严重内脏疾病或体质虚弱不能耐受针刀治疗者;全身或局部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者;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有重要脏器而在施术时无法避开;凝血机制不良或有其他出血倾向者;高血压,且情绪紧张者。
(6) 针刀医学护理学
针刀医学护理学是在现代中西医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针刀闭合性手术后的特点制定的护理方法。针刀闭合性手术以后,对病人的体位、活动姿势、活动范围和功能锻炼有特殊的要求。比如,针刀治疗脊椎病以后,为了防止发生脊柱不稳,患者要绝对卧床3周,3周后上下床也有一套固定的方法(现已研制出脊柱稳定支架,患者可不卧床);再如针刀治疗关节内骨折,规定每天要被动活动关节一次,过去护理这类疾病是绝对禁止活动罹患关节的。由于针刀治疗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和治疗理念,导致特有的护理学的产生。
这些护理方法一方面保证了针刀手术的成功,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手术的安全,从而使针刀医学从理论到临床日臻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