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针刀医学与中医关系
作者:佚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06-16 15:10:33 【字体:小 大】
|
试论针刀医学和中医学关系
陈文精1 张应学 2 赵英军1 杨克练1 龙尚平1
(1. 水城县医院针灸针刀科 553002 贵州;2. 盘县中医院疼痛专科 553500 贵州)
【摘 要】目的:分析针刀医学的理论特色,探讨针刀医学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方法:分别阐述1.什么是“针刀”;2.针刀医学平衡论;3.脊柱区新的病因病理学理论;4.针刀医学的经络认识;5.针刀医学与针灸理念的关系,西医的微创外科的区别;6.针刀医学“松则通、通则不痛”;7.针刀医学临床优势;8.用中医理论指导针刀医学的发展。结论:针刀医学是中医学的一个亮点,建议针刀医学在今后的基础研究、教学、临床中应用中医理论指导针刀医学的发展。
【关键词】针刀医学;中医学
小针刀是朱汉章教授于1976年发明。1984年在南京通过了由江苏省卫生厅主持的“小针刀疗法”科技成果鉴定。2003年10月在北京通过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的有27所中西医学院校,29位著名专家参加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意见中明确:今后将“针刀疗法”称为“针刀医学”。这表明针刀医学已成为一门自成体系的新学科。
1.什么是“针刀”
“针刀”是以针刀医学理论为指导,应用于临床闭合性手术治疗,外形似针灸针,其尖端有刃的医疗器械。针刀有时也常作“针刀疗法”代称。《黄帝内经》中有带刃的针叫“铍针”,《灵枢官针》曰“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其作用是放脓,因此不能叫“针刀”。
但董福慧先生新著《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书中使用“铍针”,是在闭合性手术理论指导下,结合解剖学的新发现,在皮神经穿出孔处(筋膜病变时,神经易被卡压的地方)行切割松解,董氏这个“铍针”属针刀医学范畴。针刀是带刃针具,但带刃针不一定叫“针刀”,只有用其做闭合性切割治疗时,才能称为“针刀”。医疗器械只是一种治疗工具,而一种疗法的核心、精髓是——理论、以及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视角。如果把针刀器械刺入病变处或穴位,没有发挥刀刃的切割作用,其与粗针或圆利针等进行治疗没有什么不同,应属于针灸治疗范畴,俗称扎“大针灸”,效果再好也不能等同于“针刀医学”。针刀在临床中的作用是以刀的切
割、剥离、松解作用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针刀的治疗作用,从而提高针刀治疗的效果。如图1、图2颈椎病的针刀治疗。
2.针刀医学平衡论是中医阴阳平衡理论范畴
《素问·人生通天论》中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才是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气血、津液,以及机体与内、外界环境间,维持和谐、平衡,从而维系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关键。
针刀医学认为:软组织动态平衡失调,是因慢性软组织损伤后,形成粘连、疤痕、挛缩、堵塞所致。人体内力平衡失调是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压应力、抗应力、张应力都使局部在长期不正常力的作用下产生骨性代偿。
针刀医学平衡论是中医阴阳平衡在软组织、骨骼、关节、体液代谢,能量消长等领域的新理念、新认识。
3.脊柱区新的病因病理学理论,是对华伦夹脊穴等穴位的全新诠释
脊柱区带的范围上起枕骨粗隆上项线,下到尾骨末端,两侧在颈部棘突中线旁开2cm,在胸腰骶部在棘突中线旁开3cm。针刀医学通过解除脊柱区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的粘连、疤痕、挛缩、堵塞,术后施以整脊手法,整复关节错位,松解软组织,使神经末梢不受牵拉或卡压,使内脏器官功能恢复正常。
脊柱区带主要是督脉和华佗侠脊穴所在,是脊柱区新的病因病理学理论,是针灸穴位从现代解剖学、病理学的全新诠释,并且针刀医学从治疗上超越了传统的针刺治疗。如图3、4俞穴针刀操作。
4.针刀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一种电线路
神经反射系统、生理传导系统、体液传导系统共同组成了人体的信息反应系统。针灸针是通过提插、捻转的运针手法来调节经络进行治疗的,而针刀是的以开粘连,撬松软组织等来调节电生理线路等来治疗的。针刀医学调节电生理线路的理论源于针灸的经络理论和进针理念,但又不同于针灸的治疗。
5.针刀医学闭合性手术是在盲视下进行的,进针刀是垂直进入,是针灸理念,属逻辑思维模式。和西医的微创外科有很大的区别:
比较内容
|
针刀闭合手术
|
微创外科
|
词源
|
朱汉章教授原创
|
翻译外国词组
|
学科分类
|
针刀医学
|
西医学、外科学
|
理论基础
|
针刀闭合性手术理论
|
西医传统外科理论
|
思维模式
|
逻辑思维为主
|
数理思维
|
手术适应症
|
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症、脊柱源病
|
目前主要是腹腔外科
|
手术目的
|
不切除病变组织,松解粘连、
疤痕、挛缩、疏通堵塞
|
切除病变组织
|
手术方式
|
盲视手术
|
内窥镜下手术
|
|
没有
|
有
|
6.针刀医学“松术后疤痕则通、通则不痛”是中医“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进一步认识
“松”是指针刀撬松作用;针刀切开松解作用;针刀对关节松动、解锁作用;术后手法复位松动作用;使患者放松身心,康复锻炼。总之“松”是一种阴阳平衡,经络畅运状态。
7.针刀医学临床优势
在药物副作用泛滥的今天,纯粹的针刀治疗更显其治疗价值。
实现了治疗方法和疗效的五大转变。即将大量疑难病从不治变为可治;难治变为速愈;将复杂治疗变为简单治疗;将开放性手术变为闭合性手术;将损伤型、痛苦型冶疗变为近于无损伤无痛苦型治疗。
笔者运用针刀治疗骨质增生100例和内服中药加局部注射疼痛合剂治疗骨质增生病为156例疗效对比如下:
针刀治疗组:临床治愈率78%,显效16%,好转4%,无效2%。
内服中药加注射疼痛合剂组:临床治愈率36%、显效50%,好转12%,无效6%。
针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据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最近一项抽样调查资料统计:针刀治愈率与外科手术、药物、其他治疗治愈率、显效率比较:
在针刀闭合性手术适应症范围内,治愈率是外科治愈率1.26倍,针刀治愈率是药物和其他治疗治愈率的4.15倍;针刀显效率是外科手术显效率0.94倍,针刀治疗显效率是药物和其他治疗显效率0.52倍。
8.用中医理论指导针刀医学的发展
2004年10月,世界针灸学会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召开第6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上,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王雪苔教授作了题为《论针灸特色》的主题演讲,文中指出:“至于针刀医学,本来就是针灸学与骨伤科手术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从生物力学角度提出人体动态失衡以及通过针刀治疗而恢复平衡的理论,也并未超出中医理论框架,所以,应当自觉地置根于中医学之中,用中医理论指导针刀医学的发展。”
这应是针刀医学最恰当发展定位。针刀医学是中医学的一个亮点,建议针刀医学在今后的基础研究、教学、临床中应用中医理论指导针刀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华编著.黄帝内经.中医古籍出版社.第3版.2004.11
[2] 朱汉章著.针刀医学原理.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2.4
[3] 田纪均著.刃针微创治疗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1版.2005.10
[4] 张汉卿,黄永清.平衡论与中医学阴阳平衡论的统一性科学性.中华特色医药(会刊).第2卷.2005.4
[5] 田纪均,吴才华.用中医理论指导针刀医学发展.中华特色医药(会刊).第2卷.2005.4
[6] 柳百智.论针刀.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针刀医学论坛.2003.9
[7] 张天民,蒋佩汝等.针刀医学与西医微创外科.烟台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注会.2005.8
[8] 陈文精.针刀医学在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原理.贵州医药.第28卷增刊.2004.8
[9] 陈文精.针刀治疗骨质增生100例体会.中华中西药研究与临床. 第3卷第4期.200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