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是将东方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西方医学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并再创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1] 它是由中国针刀医学创始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教研室主 任朱汉章 教授历经 20 多年的艰辛探索,在其发明的小针刀疗法基础上创立的一门新学科,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是医学领域的一次革命。
针刀医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根源,它的产生也是历史的必然。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作了开创性的工作。纵观针刀医学整个理论和临床诊疗体系,可以发现处处都体现着中医现代化的精神实质。比如针刀器械对中医传统的针灸针加以改造,使之具有手术刀的作用,针刀闭合性手术操作方法是在传统针灸学的基础上吸收西医手术理论和方法而形成的,针刀医学对中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和“痛则不松,松则不痛”的谈法加以深入研究,通过现代科学手段和现代医学知识对它们做出了全新的解释。指出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根本病因是动态平衡失调,粘连、挛缩、瘢痕、堵塞,是引起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四大病理因素。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从传统中医“阴阳平衡”理论出发,结合现代科学提出新的平衡观念,认为针刀医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平衡, [2] 并在此基础上对人体生命活动特性做出了新的解释,平衡,即阴平阳秘,阴阳平衡,如果说针为阳,则刀为阴,针刀从构造上讲就是阴阳平衡的完美结合,充分具备了阴阳平衡的能量与信息,所以用之于临床较单用针或刀,更能使人快速恢复平衡与健康。另外针刀医学治疗学也体现了中医平衡,整体观念。针刀医学治疗学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治疗方法,它区别于传统的西医治疗学和传统的中医治疗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针刀为主,手法为辅,药物配合,器械辅助,这也构成了针刀治疗学的一整套的治疗体系。充分体现了综合治疗,整体观念的重要性,四种方法各有特点,侧重不同,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临床不可偏废。针刀、手法、药物、器械四法,成如中药一付方子,组成针刀为君,手法为臣,药物为佐,器械为使,君、臣、佐、使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互相补充,充分发挥最大效能,临床缺其一则不尽完美,可出现疗效不彻底,疗效不稳定,无长期疗效等,甚至疗效差,无疗效的情况,临床观察大多数医生对君重视程度较大,对臣则次之,佐、使更次之,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对于疾病的治疗而言,尤如一场战争,而一场战争的胜利与否与参与战斗过程的各兵种配合密不可分,海军、陆军、空军、特种兵、侦察兵、后勤保障、运输兵等各有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尤其在个别关口,某一个兵种将起到关键的作用,换言之,针刀、手法、药物、器械也存在不可替代性和各自的关键作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完美的针刀医生显然需熟练掌握四法并相互兼顾,统畴运用四法为妙。
然而发现临床医生对君、臣倒还重视,对佐、使多有弃之之感,实属不该。尤其需要强调的是针刀医学治疗中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中药和西药,中西药物的应用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来进行选择的,有的疾病用西药最合适,有的疾病用中药最合适,有的疾病用中西药物配合运用最合适,有的疾病在治疗开始时用西药最合适,疾病恢复到一定阶段以后,则用中药最合适,总之,将中西药协调、灵活、巧妙,准确地应用于临床,这完全依靠医生对疾病病因病理的深刻认识和对中西医药物性能的深刻理解和掌握。纵观 朱汉章 教授的针刀临床治疗过程可见, 朱 老师对于中药的运用较为重视,临证多分、寒热虚实,剂型多为中草药汤剂,当然 朱 老师还有“活络Ⅰ号”、“Ⅱ号”等成方运用,说明中药在针刀治疗中的地位不容忽视。而针刀临床医生多为从事骨伤、推拿、麻醉、针灸等科室转来,中药的辩证运用,掌握起来显得费力。那么临床选择一种较符合疾病特点又符合市场规律,群众容易接受的中成药以提高综合疗效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家提倡走中医药现代化之路,中药剂型改革也是大势所趋,冲剂、颗粒、胶囊及提取物针剂等纷纷走入临床,深受群众欢迎,药酒疗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法,针刀治疗的长项及优势病种多集中在各种疼痛、风湿痹证上,而药酒疗法也易专攻风湿痹痛,劳损为主,两者配合相得益彰。
药酒是以中药和酒做原料加工制造而成的一种治病的中成药,有内服外用之分。我国最早的药酒从 1973 年于马王堆出土的《养生方》和《杂疗方》中得知,记载共有七方,从《内经》记载也可了解到古时对酒制剂治疗疾病是十分重视的,至唐时孙思邈的《千金方》载有酒方 80 多首,用于各科疾病。《太平圣惠方·药酒序》载曰:“夫酒者,谷檗之精,和养神气,性惟剽悍,功甚变通,能宣利胃肠,善导引势。”《圣济总录》记载:“病既日久,乃以醪醴攻其甚,又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者,酒以醪药,以此见受邪既深,经脉闭滞,非醪药散发邪气,宣通血脉,安能必愈……酒性酷热,立行药热,所以病人素有血虚气滞,陈寒痼冷,偏枯不随,拘挛痹厥之类,悉宜常服,皆取其渐渍之力也,又古法服药多以酒者,非特宣通血气而已,亦以养阳也。”可知药酒既可治病,又可养身。如果说酒为阳,则药为阴,酒借药力,药借酒势,阴阳结合,力大而效宏,值得推广。目前临床上品种较多,均有一定疗效,如“四知堂”药酒就可为临床医生治痹痛的一种较好选择。配合针刀治疗,相得益彰。
四知堂痹通药酒是由草乌、当归、高良姜、丁香配伍而成。其中草乌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脾经,且有温经止痛、祛风除湿、对风寒湿痹,四肢麻木有良效,为君药;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舒肝、活血止痛之功,用于治疗风湿痹症、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为臣药;高良姜辛热,归脾胃经,可温中散寒止痛,为佐药;丁香味辛,性湿,归脾肺经,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加以白酒温经、活血通络散寒。酒借药力,药借酒势,四药配伍,君、臣、佐、使相互协调,共达温经止痛、活血祛风除湿之功。 ( 3 ) 这种药酒的最大特点是选用一种入口毙命的剧毒药物——乌头(即草乌),《神农本草》“天下之物莫毒过于乌头,善用毒者方为良医。”《吴普本草》乌头、蛇毒、蝎毒、蜂毒、蜈蚣统称为五毒,乌头为五毒之首。《金贵要略》针灸诸药不可治者,抵挡“乌头汤”。现代药理表明,乌头含有的成分乌头碱可以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强心、增加血流量,抗炎、促进免疫功能,镇静、镇痛、中枢抑制、局麻、抗寒冷、增强β受体—— CAMP 系统敏感性。由此可知痹通药酒的特殊效果之理。临床可单独用于痛症早期、中期和恢复期,顽固性粘连期针刀松解为主,配合药酒疗法可事半功倍。不失为针刀临床工作者一种补充治疗的好选择。
综上所述,针刀医学作为中医现代化的成功范例,倡导多元化综合治疗,主张中西两种医药学的互相渗透,提倡针刀、手法、药物、器械的配合。药酒疗法是我国中医药文化中的瑰宝,值得继承与发扬,尤其是四知堂痹通药酒在治疗痹痛诸症方面与针刀医学相结合,可倍增其疗效,缩短恢复时间,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值得探讨。
[ 参考文献 ]
[1] 朱汉章 、 林彩霞等 . 第二章针刀医学的定义 .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 . 针刀医学(上册) 2004 年 3 月第一版 [2] 陈君长 . 目前医学的发展现状——针刀医学是中医现代化的典范 .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 . 2000 年学术交流大会 [3] 国药准字 Z41022397 风湿骨痛 . 健康手册 . 四知堂痹通药酒的处方释义 . 1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