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小针刀疗法已从当时的特色治疗技术发展成为一门中医学创新学科——针刀医学。目前,全国针刀从业人员已达几万人,治疗病种已从单一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扩展到骨病、内外妇儿及皮肤美容等多达400余种疾病。针刀医学有了较扎实的基础理论框架,有规范的闭合性手术操作技术。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向全国针刀同仁下发了《针刀医学诊疗规范(草案)》,应该说,针刀医学的发展是健康有序的。然而,针刀医学的基础研究成了针刀学科发展的“软肋”,存在着研究起点不高,研究人员偏少,研究平台欠缺,研究经费有限等诸多问题。这无疑需要引起全体“针刀人”及所有关心支持针刀发展的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针刀医学尤其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理论研讨。
2005年,“针刀松解法的基础研究”被列入了国家“973”计划课题,目前研究工作进展顺利。近几年来,有关针刀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技术项目分别在国家中医局、总后卫生部、武警卫生部及省市级科委课题中中标,成为针刀医学基础研究的生力军。例如,对针刀作用机理的研究,从针刀的活血化瘀、疼痛因子的调节与释放、炎症因子的动态失调、软骨细胞的生物力学调控、软组织修复、细胞凋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对针刀入路及解剖学路径的研究使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针刀技术与影像学的结合,如在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C型臂、CT介导下施行针刀手术成为诊疗技术研究的新亮点。可以预见,针刀干预对软组织和骨组织的生物力学研究,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同层显示周围神经与针刀精确定位诊疗技术研究等项目,将成为今后针刀基础研究的重点。必将为针刀医学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针刀基础研究领域,应重点研究:1、针刀医学理论的中医学特征、方法;2、针刀医学与中医现代化;3、针刀干预与经络的关系;4、针刀干预的治疗机理研究。在研究思路上,理论研究应遵循中医学发展规律,以中医基本理论、基本观点解释针刀的理论范畴,在针刀理论内核中发现和寻找“微观中医”的基本特征。如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动态平衡失调学说,针刀干预对促炎症细胞因子与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影响,即是中医学阴阳平衡理论的典型体现等。基础实验研究则应注重用实验数据合理解释针刀作用机理及软组织损伤的实质,倡导“中医(针刀)研究”而不是“研究中医(针刀)”,即站在中医(针刀)的角度,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包含西医)论证针刀的科学性、有效性、创新性、安全性。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将针刀医学纳入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为祖国医学的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