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市针刀治疗中心
刘文艺 苗立新 毛协商
摘要 本文就近年不对颈椎病形成的机理研究和针刀中药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把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思维进行了融合,从多个直接或间接的角度对针刀中药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一些不足。 关键词 针刀 中药 手法 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以性改变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者。针刀疗法、中医药及手法推拿都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应用广泛,疗效肯定。近年来,对它们的治疗机理研究的开展,不仅丰富了人们对颈椎病的认识,也促进了颈椎病综合治疗的发展,下面就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针刀、中药、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l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
1.1 生物力平衡理论认为骨骼和韧带维持关节稳定和平衡的作用为静力平衡;肌肉维护关节稳定的作用为动力平衡[1]。
hitehill[2]通过损伤狗的前纵韧带、纤维和所有的后部韧带结构,术后3个月即造成颈椎病;Miyamoto[3]通过分离鼠脊柱后部附着于椎体的肌肉及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术后6-12个月造成颈椎病;彭宝泳等卜]通过切除免颈上,棘间韧带分离椎旁两侧的肌肉;3个月后在X线和显微镜下证实造成颈椎病。
施杞[5]根据Anderson。理论,将大白鼠颈背部肌肉设计为浅、深两群,浅群包括颈阔肌、颈斜方肌、头颈菱形肌,深群包括颈部夹肌、最长肌、颈骼肋肌,头半棘肌。通过直接破坏颈背部浅、深层肌肉,6个月后进行超微观察,发现其颈椎病并探讨软组织破坏所致动态平衡推敲对颈椎退变的影响。
1.2 压迫
王欢等[6]为研究受压迫机制,对免经颈前正中人路,在C5-6横突问骨膜下椎动脉搏内侧植人骨块,建立了推动脉受压的动物模型,术后用彩色多普勒,椎动脉搏造影及CT 检查结果与临床检查颈椎病的特点相同,有特征性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变,说明受压是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贾连顺等[7]认为发育性椎管狭窄是解剖学发育异常,退变后引起椎间盘变性、突出及骨敖形成、并造成脊髓或脊髓血管受压,造成脊髓型颈椎病。
1.3 体液因素
冯世庆[8]用放射免疫方法研究内皮素 (ET)在颈椎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发现颈椎 病患者y含量明显低于术前ET含量的1/ 3,作者认为椎动脉的长期慢性刺激,ET释放 增多,机体反应增高,受体上调;手术后椎动 脉壁压力下降,内皮细胞逐渐恢复,阿分泌 减少。马玉龙、吴毅文等[9]也利用放免测定 法对23例分离成人和40例颈椎病和腰椎间 盘突出症患者血浆紧张素II(angII)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患者组血浆儿吗H含量为 69.11+-32.5pg/ml,显著高于正常(P<0.01);其中颈椎病为68.7 +- 34.7 pg/ml(X+sd),显著高于正常,作者认为这一结果是机体交感神经纤维的兴奋效应,AngII分泌的增加就是退变的继发效应。
1.4 自由基损伤
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可以氧化细胞内外多种化学成份,造成膜结构和功能损伤及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异常,直接影响细胞的各种功能。颈椎病退变区及其邻近组织可因长期受压后出现微循环障碍,使组织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而缺血缺氧是导致引发体内自由基代谢紊乱的因素,许多研究表明10-12颈椎病的发病与自由基损伤有关
1.5 炎性介质
随着多种炎性介质在退变的椎间盘中发现炎症,并被认为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病理机制。施粑等[13]最近在免颈椎病模型上证实:退行性颈椎间盘组织中5-HT、PGE2、组织胺及6酮一PGF12明显高于对照组。
1.6 外邪内袭
综上所述,中医理论外邪内袭基本可概括和联系诸多因素。目前认为外邪内袭所致慢性病损及咽喉部感染是颈椎病的主要诱因。颈椎病患者多为长久积累性损伤,在某种强迫性或被动性体位下,慢性劳损气血失和风寒湿邪乘虚而人造成血脉不通,筋脉不荣扩咽部感染,痰瘀凝滞瘀及化热累久颈椎。这些致病因素最终导致生物力失衡,其中动力失衡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神经缺血、缺氧,静力失衡导致椎间盘内降解酶系统(MMPS)活性升高,炎症介质(五羟色胺、组织胺、前列腺素E2等)细胞因子(IL-l、IL-6、TNF、TGF、IGF-1、PDGF、EGF 和NO的大量释放[14-15] 髓核突出自身抗原,引起免疫反应[16]。退变的椎间盘营养供应降低,盘内细胞老化死亡、基质降解,造成椎间盘膨出、突 出、纤维环破裂,导致颈椎病发生。
施杞[5」通过兔长低头位方法加风寒湿的5刺激,3个个月后导致颈椎病模型的建立,并j认为长期低头位可造成颈椎,造成颈部肌肉;变性,而风寒湿的不断刺激,可加速重颈椎病I的发生发展。笔者认为通过风寒湿所致颈椎病模型的建立,可先进一些诸如3个月或一。年后压粘连、生物力学、炎性介质、自由基损伤等等方面作更为详尽的研究工作,以丰富颈椎病传统营养现代医学的诊治理论及确保预防。
2 针刀疗法对颈椎病的影响
所有造成颈病的前国必须要形成动态平衡失调。动力失衡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神经缺血、缺氧,继而产生静力失衡的系列病变,形成实质性的问题,就是粘连?平衡失调?炎症介质产生?粘连这么一个恶性循环。而通过针刀疗法解除软组织的粘连和变缩,有利于恢复正常的力学平衡,[17]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使颈椎病患者的诸多症状得以改善,对颈椎病起到了一个实质性的治疗作用。
3 中药对颈椎病的影响
中药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的论治是中医学的一大进步。有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等[18]有显著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血液浓聚现象,使血液变异常的颈椎病症状得以改善。大鼠肠素膜活体微循环实验表明,中药颈椎通冲剂可显著扩张处于微循环障碍病理状态下的大鼠微血管,其作用强度与复方丹参相当[19],对改善微循环及脑部血氧供应有良好作用。又有研究证实,颈椎病的发病与自由基损伤有关,而中药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20]。夏振信等[21]用中药抗菌素组织胺所诱发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减轻大鼠足趾局部注射角叉等所致的肿胀抑制肉芽组织增生,减少炎性组织中PGE2的含量,表明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及反应,可能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机制。
4 推拿对颈椎病的影响
李中伟等[22]对30例椎动脉搏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魏氏手法治疗,并通过多普勒超声险查左、右二侧椎动脉搏你)的收缩期峰流速(SPV),舒期末流速(EDV)和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表明:左、右两侧VA的SPV及EDV值经手法治疗后明显增加、恢复或接近正常范围,从而缓解颈部的症状与体征。姜宏等[23]运用了3具新鲜尸体整段颈椎标本制成颈椎生物力学模型,观察手法对颈椎间盘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手法可降低颈椎间盘的蠕变与应力松驰速率,调整颈椎间盘的粘惮性与应力分布,证实手法可提高颈椎的稳定性。
5 讨 论
综上所述,生物力平衡失调是造成颈椎综合症的主要因素,慢性劳损导致风寒湿内袭是造成生物力平衡失调的前因。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机理是通过对局部粘连的分解,中药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理主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抗炎止痛,清除自由基等途径实现的,[24]他就是说对传统医学所说的风寒湿起到治疗作用。而推拿手法的主要作用是直接地使局部失衡的生物力趋向平衡,并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以上三种疗法,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可达到单一疗法所不能达到的疗效。然而,以上这些研究结果只能说明颈椎病及颈椎病治疗机理的粗浅轮廓,大多具体细节都还待深化,同时在研究实验设计中缺少统一和系统,各自为政,使之重复观点较多,这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完善的。
针刀疗法的机理研究相对要比其它疗法的实验研究少得多,针刀领域采用现代化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结合退行性变机理研究进行实验的构思和设计并深人到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中去的环节相对薄弱,诸如针刀术后对软组织、骨骼等等的微观改变的实质性研究实在是太少了。因此,针刀医学研究工作的提高整体学术素质已成为我们急等解决的 问题了。
参考文献 1.戴力扬 脊柱不稳 腰痛杂志,1994 15(4) :247—250 2.Whitehill-R,Miran -DJ,Ffechner-RE,et al Cervical ligametous instability in cavine in vivo model Spine,1987DEC;12(10):959-963 3.Miyamoto-,yononobu Ono - K,Exiperimental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the mouse Spine ,1991,16(10):495-500 4.彭宝溢,施相,沈培芝等,一个新的实验性颈椎病动物模型,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4(5):10-12。 5.施把,实验性颈椎病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会) 上海: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12次全国学术交流会,1998,l—6。 6.王欢,李雷,王海义等,椎动脉受压模型,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7,26(2):156-158。 7.贾连顺,袁文,倪斌等,颈椎椎管发育性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颈腰痛杂志 1999,20(l):9-11。 8.冯世庆,杨明杰,孔晓红等,椎动脉动型颈椎病内浆皮素变化,中华骨科杂志,1997,17(6):387 9.马玉龙,吴毅文,黄雨初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血浆管紧张素H关系研究,颈腰痛杂志,1999,20(l):14—15 10.马玉龙,吴毅文,王茂音等,用尿谷脱过氧化物酶评定颈椎病的康复疗效,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992,27(3):171 11.马玉龙,吴毅文,王茂音等,尿中流基物质与颈椎病康复疗效的探讨的探讨,颈腰痛杂志, 1995,16(1):7 12.张向阳,马玉玲,杨际平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自由基损伤的探讨,颈腰痛杂志,1995,16(4):202 13.施相,彭宝漾,人工磨香对退变颈椎间盘炎症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1997,5(3):1 14.kang JD,Georgescu HL,Mclntyre-Larkin L,et AL,Hemiated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s spontaneously prroduce matrix metalloproeinases, nitricoxide,interleukin-2378. 15. Hashizume H,Kawakanmi M,Nishi H,etal Hisrochemical demonstratinon of nitric oxide in hemiated lumbar discs Spine 1997,22(10):1080-1084. 16.olmarker K,blomquist J,stromberg,et al, Inflammatogenic properties of nucleus pulposus,Spine,1995,20:665-669 17.陈健,金忠棋,周君富等,颈椎退变性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学变化及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其治疗作用的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3,3 (1):4 18.赵聚凯,孙维峰,杨嘉永等,活血化瘀治疗颈椎病,广东医学,1993,14(l)30 19.高飞,王名喜,曹贻训等,中药治疗颈肩腰痛的现代药理作用,中医正骨,1997,9(6):49 20 夏振信,万马,陈荣生,颈椎新方法治疗颈椎病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3):49 21.李中伟,李飞跃,杜宁,手法治疗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同志1995,3(3):49 22.姜宏,施相,王以进,旋转手法对颈椎间盘粘连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1998,6(6)13—15 23.姜杰,施枯,中医药治疗颈椎病机理研究进展,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9,7(l):5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