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表铜峡84835部队卫生队(751601)
高建鹏
摘要 为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稳定期顽固性疼痛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以针刀医学理论做指导,利用临床解剖,微型外科及病理、生理基本知识,采取内外“松解”的手法,对疼痛病变部位准确治疗,收效满意。近期效果可靠,远期疗效尚可。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稳定期 顽固性疼痛 针刀松解
近年来,笔者以小针刀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稳定期顽固性疼痛6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所有治疗对象均符合“类风湿”诊断依据,且通过正规抗风湿治疗后,血沉、类风湿因子等趋于正常,全身症状好转,唯四肢关节疼痛明显、功能活动受限。接受本治疗前,曾用多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本组65例。男16例,女49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7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23年。
2、治疗方法
2.l 四肢各关节周围酸胀痛点,经仔细探寻精确定位,常规消毒,铺洞巾,用针刀沿肌健、神经、血管平行进针,避开血管、神经,进行纵行和横行松解剥离后出针刀。创可贴压迫包扎。
2.2 外手法治疗:针对不同关节、肌肉、肌健,在针刀治疗后,即可选用推拿、按摩,被动活动肢体关节、肌肉,采取适当过伸、过屈位短暂停顿,但手法轻重必须适宜,恰到好处。
2.3 康复治疗:此类患者多数长期坐、卧,活动较少,肌肉力量不足,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肢体功能自主和被动锻炼,以迅速提高整体素质。上肢以抓握屈伸为主;下肢以负重(沙袋500-1000克置于足背)直腿抬高为主,每天不少于100次。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肢体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活动基本正常。
显效:肢体关节疼痛减轻一半以上,功能活动改善。
无效:肢体关节疼痛减轻不明显,关节功能活动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经治4次(每周一次)后判定结果。65例中,临床痊愈27例,显效38例。
4、讨论
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其特点是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病变,是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的局部表现,关节受累多从小关节开始,病变若不得到及时控制,继而累及全身大小关节,包括构成关节的各种组织,如滑膜、软骨、韧带、肌肉、肌健等。
通过对此类病患者的仔细分析研究,认为顽固性变痛的根本原因是:关节内滑膜绒毛增生,表层滑膜细胞增殖,慢性炎细胞浸润,囊壁表面粗糙粘连,膜性通道被阻塞,滑液正常分泌渗透受阻,致使关节内代谢明显减慢。在急性期关节间压力增加,关节周围软组织被牵张,持续时间久无舒张状态,造成肌肉韧带的循环障碍,结缔组织增生,致使局部浓度代谢产物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引起局部肌肉张力持续增加,出现疼痛。慢性期,顽固疼痛则由于增生破坏的关节内、外平衡得不到恢复,关节周围病变部位长期压迫软组织内血管、神经,导致缺血性疼痛,加剧肌肉韧带张力持续增强,最终形成顽固性疼痛的恶性循环。
针刀治疗,正好解除了软组织内压迫血管、神经的因素,加强了病变组织的营养供给,打通了关节周围膜性代谢通道,“冲走了” 代谢产物。促进吸收松解剥离开来的残存疤痕组织,改善了关节内外物质及周围软组织的力学状态,恢复了生物力学的动态平衡。 对病变部位采取对应的外手法治疗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松解粘连挛缩的肌肉、肌健、韧带、滑囊、关节囊等部位的病变组织,纠正由于急、慢性病变及长期不正确的生活姿势所引起的关节微小移位。配合主动的康复治疗,可迅速提高肌肉、肌健的力量,保持正常力学平衡,缓解临床症状。
通过正确的针刀、外手法和主动康复治疗,解除了引起顽固性疼痛的因素,人体整体恢复了正常的生物力学动态平衡,使类风湿性关节炎稳定期顽固疼痛得到缓解,功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因随访时间较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朱汉章(小针刀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4,2。 2、娄玉玲(类风湿性关节炎),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 3、盂济明《风湿病临床指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