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基本概念]:针刀医学六大组成部分之五
针刀医学治疗学
针刀治疗有四大理论依据,分别为脊柱区带病因学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及内脏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理论、骨质增生病因学理论和电生理线路理论。
针刀器械是针灸针和手术刀的融合,在治疗中既能发挥针刺作用,又能发挥手术刀的作用。一方面针刀的针身直径为1 mm,所以针感的刺激非常强、效果良好;另一方面又能通过剥离粘连、松解挛缩来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
针刀治疗疾病是通过调节力平衡、调节动态平衡、促进补充和释放能量、促进体液循环和微循环来发挥作用的。
针刀闭合性手术通过剥离粘连、松解挛缩、疏通堵塞、刮除瘢痕等方法消除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四大病理因素,恢复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因此凡是与慢性软组织损伤有关的疾病都可得到治疗。
多数骨质增生是由于软组织变性所引起,软组织变性以后其力学状态发生变化,由于存在粘连、挛缩、瘢痕、堵塞,这种变化只会加强;通过针刀治疗恢复软组织的动态平衡,调整异常的力学状态,重新建立正常的力学平衡,骨质增生的根本病因也就不存在了。
针刀医学认为,有些疾病的真正病因就是局部病灶的能量蓄积或能量缺乏所致。比如,有一些组织受到损伤后,引起循环通道的阻塞和代谢物质的积聚,造成局部内压过高,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这时用针刀刺入病灶轻轻一剥,患者就会感到局部出现严重的酸胀,这是能量推动代谢物质向周围辐射所产生的感觉,病人立刻感到症状消失,这就是能量释放的原理。而有些损伤性疾病在修复过程中,局部软组织变性,这可以由局部的微循环障碍造成局部能量供应不足所致。此时用针刀治疗,即可使病变部位迅速得到血流的供应,补充了能量和营养,功能也就得到恢复。
有些疾病的症状是由于体液循环不通畅引起的,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胀疼痛,用针刀将关节囊切开,囊内的渗出液就会迅速地流到囊外,症状立即缓解。许多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也是如此。
有些疾病是由于局部的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部的微循环障碍使得该部位的营养和能量得不到供应,用药物来促进微循环恢复一般都比较困难,而用针刀在局部进行纵向疏通剥离或通透剥离,可以立即恢复血流,使病变组织得到营养和能量,疾病也就治愈。
只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掌握解剖结构,针刀治疗是很安全的。在手术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组织水肿、炎症、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的可出现脊髓损伤。精细解剖学、动态解剖学、立体解剖学、体表定位学是针刀治疗安全有效的根本保证;进针刀的四步规程和建立11种闭合性手术入路,可以使针刀刀刃在到达病灶的过程有效地避开神经和血管。由于Ⅱ型针刀直径仅有1 mm,因此治疗时带来的创伤很小。对长城医院五年门诊病房进行的42 000人次针刀治疗统计结果表明,因技术差错出现事故为6人次,事故率为0.016 %。其中有2例是治疗软组织损伤造成局部血肿,3例是治疗手法不当造成类风湿关节炎已脱钙骨的骨干骨折,1例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针刀操作不规范造成了脊髓损伤。
针刀医学的适应症有: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部分骨质增生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病等;肌肉、肌腱和韧带积累性损伤、肌紧张、损伤后遗症;某些脊柱区带相关性内脏疾病;部分关节内骨折和骨折畸形愈合;直线疤痕挛缩。
针刀医学的禁忌症有:严重内脏疾病或体质虚弱不能耐受针刀治疗者;全身或局部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者;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有重要脏器而在施术时无法避开;凝血机制不良或有其他出血倾向者;高血压,且情绪紧张者。
[资料来源:《针刀医学体系概论》,作者:朱汉章,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第8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