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基本概念]:针刀医学理论的四个新认识之四
针刀医学对脊柱区带病因学的新认识
脊柱区带是以脊柱为中轴线的背部,上至枕骨上项线,下至尾骨,在颈部旁开1.5 cm,在胸、腰、骶部旁开3 cm,这个区域称之为脊柱区带。针刀医学认为:
a.脊柱区带内的软组织极容易劳损,根据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理论可知,在损伤后的自我修复过程中形成新的病理因素,即粘连、瘢痕、挛缩、堵塞,这四大病理因素在适当的深度和部位即有可能卡压、牵拉区带内的神经末梢,造成神经末梢功能障碍,这些功能障碍通过与内脏植物神经相连接的通道,直接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
b.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实质是植物神经电流的变化。如果上述四大病理因素发生在某一脏器的电生理线路上,使电生理线路上的电流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内脏的功能。
c.脊柱骨性组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位置发生移动(用针刀医学影像学的方法读片)。植物神经节大多位于脊柱的前面及其两侧,如果椎体位置发生变化,必然牵拉或挤压有关的植物神经节,引起植物神经的功能障碍,导致有关脏器的疾病。
针刀医学经过临床实践和深入研究,其理论不断深化,治疗技术逐渐提高,适应症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医学新学科,为解决当今医学上的各种难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资料来源:《针刀医学体系概论》,作者:朱汉章,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第8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