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从1978年开始实行,至今已累计出生了9000万独生子女。而今,第一代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高峰,由此催生出一个新名词——“独生妈妈”。有人测算,到2035年,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比例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将超过七成。
当他们还在向父母撒娇时,自己却已经为人父母。母亲节前后,记者走近这些昔日的“小皇帝”“小公主”,看看他们在社会角色转换中是否遇到难题,有何对策。
第一代“独生妈妈”碰到育儿难题 新民图表制图贺信
1“书本妈妈”宝宝便秘了急得没方向
“亲爱的,宝宝又便秘了!”小英红着眼眶给丈夫打电话。
小英是1980年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职业是教师,去年刚生了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她要强,决定自己带孩子。尽管双方父母都会过来帮她,但通常是她主导育儿,说了算。
身为教师的她从怀孕起就读了大量育儿书籍,因此对养育孩子自信满满。对上一辈老人“老土”的养育方法,她轻描淡写地说:“宝宝每天都要游泳,这对心肺有好处,你们知道吗?”“宝宝每天要补充鱼肝油、钙粉,你们知道吗?”她的理论常常呛得老人无话可说。
但是,现在她突然没辙了——宝宝已便秘6天。小英百思不得其解:“书上不是说,给宝宝喂母乳,就没有必要再给他喂水啊!多喂水会稀释宝宝的血液啊!吃母乳的宝宝应该不会便秘啊!”婆婆和母亲劝她,给宝宝喂点水试试,但她始终不接受她们的建议。
最后她只得抱着宝宝去看儿科医生。医生听说她在两顿喂奶之间从不给宝宝喂水,十分诧异。在医生的建议下,小英开始给宝宝喂适量的水。结果宝宝的便秘问题解决了。
2“上网妈妈”儿子生病网上寻到良方
最近,阿琼在网上读德国教育专家编写的《游戏中的科学》和《2-3岁幼儿绘画》。谈起育儿,她说自己不经常买书,但会利用互联网搜索一切需要的育儿经验,除去照顾孩子的时间,常常泡在网络育儿论坛里,和年轻妈妈交流育儿心得。
她用专家的口吻说:“孩子出生后前3个月是视觉敏感期,2到3岁则是开发右脑、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段,所以,打算从现在开始教孩子学画画。”
和很多新生儿一样,她的儿子刚出生时得了黄疸,来到这个世界的头两天就要和妈妈分开。这让阿琼十分痛心。更让她郁闷的是,到了出院时间,医院还要求她的宝宝继续留院观察,并且警告说“否则会影响智力”。阿琼对此不以为然:“网上说了,新生儿黄疸分很多种,我认为我儿子只是母乳性黄疸,应该不用再住院。”她千方百计找到了儿童医院的几位专家,请他们来作判断。结果,专家的意见和阿琼的想法一样:“孩子是母乳性黄疸,可以出院回家!”
阿琼还经常上网买奶粉、婴儿用品,认为这样省时又方便。可她的母亲有一次私下里对她说:“网上的奶粉会不会有假的啊!”她听了有些生气,但还是耐心地向母亲解释网上购物的安全和方便。
普遍拥有较高学历的“独生父母”们借助网络的力量,拓宽了育儿知识的来源。因此,有些育儿专家称,新媒体、专业书籍、长辈传授经验,成为当代育儿“三大法宝”,是“独生父母”们获得育儿知识的主要渠道。
3“分工妈妈”换尿布是孩子爸爸的事
阿惠是公司白领,也是独生女。去年初结婚的时候,她还口口声声说自己不要孩子。可“一不留神”,现在孩子已经5个月大了。
上周阿惠的几个朋友来她家看宝宝。当众人围着婴儿、说个不停时,婴儿突然哭了起来。阿惠一把将孩子抱起,进了卫生间。“大概是小便了,去换尿布吧。”朋友们猜测。
过了一会儿,阿惠捏着鼻子面露尴尬地走了出来:“这孩子大便了,太脏了,等孩子的爸爸回来再换吧……”
大家这才惊讶地发现,孩子还裹着原先的尿布!更让人觉得好笑的是,阿惠家有个协定:妈妈只管抱孩子,换尿布是爸爸的事!
已婚育的独生子女,大都对“子女——父母”这一角色转换缺乏心理准备,表现在生活中便是——自己还没照顾好,又要照顾孩子。有的“独生妈妈”怕身材曲线不再,不愿哺乳;有的“独生爸爸”会在婴儿室抽烟、打手机;有时孩子大哭,小夫妻束手无策,凌晨2时往父母家打电话询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