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胸科医院1月4日,房颤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有报道指出人群总发生率为0. 5%~1%,且随年龄增加发生率增高,65岁以上的发生率为5%,60岁后每10年发生率增加一倍。合并房颤后心脏死亡率增加两倍。如无适当抗凝,脑中风的发生率可高出5倍。此外,由于房颤时常伴有不规则的快速的心脏跳动,患者多有明显心慌、气急和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更可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但长期以来对于房颤缺乏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传统治疗中的药物及电击复律,其成功率低,副作用明显,患者多难以接受。
随着房颤发作机制的逐步明确,国内外研究表明房颤是由左心房内肺静脉及其开口附近的异位病灶所引起,并伴随疾病发展,最终导致电传导紊乱和心脏结构改变。而导管消融治疗,正是针对肺静脉和心房之间的电联接,使得紊乱的异位病灶被“隔离”在消融所形成的消融环内,从而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刘旭教授介绍说,目前通过导管消融方法治疗房颤,正逐步成为房颤治疗中的首选。在该院电生理临床中心,阵发性房颤成功率可达90%,对于慢性房颤也有70%~80%的成功率。
风湿性心脏病的房颤发生率可达80%以上,其多为持续性房颤,造成心力衰竭的风险更大。但长期以来,由于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金属瓣膜有卡住消融导管造成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其安全性而成为导管消融治疗房颤中的禁区。但随着导管操作技术的提高和三维标测设备的应用,导管在心脏内的定位更为精准,避免了卡瓣的风险。
上海胸科医院在引进国外一流三维标测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娴熟的导管操作技术,成功完成了人工金属双瓣置换术后房颤患者的消融治疗,临床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充分证实了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