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月前,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降低头孢呋辛等22种药品零售价格的通知》,全国各地再掀降价风潮。这已经是价格主管部门第17次出台降价措施,效果却不如人意。“尽管各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实际收效并不明显。群众看病贵、药品价格高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0月30日在中国药师周大会上,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指出,尽管价格主管部门陆续降低了一大批药品的零售价格,但当前社会各方面普遍关心的看病贵、药价高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有调查显示,居民平均每次门诊的诊疗费用和住院费用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近年来,17道降价令降低了1100多种药品零售价格,降价总金额达到350多亿元。从2001年以来,由于连续多次的降价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推行,我国的药品市场价格总水平已经连续4年出现负增长。
再度剖析问题症结
中国药师周大会上,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系统分析了造成当前群众看病贵、药品价格高的三大原因。体制性原因———
以药补医显弊端
周望军说,医药结合、利益挂钩,是导致群众看病贵、药品价格高的体制性原因。由于政府财政力量有限,我国允许医院通过销售药品获得差价收入,以进行补偿运行成本。这种“以药补医”的政策,曾在促进医院发展、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药补医的弊端开始日益显现。如今财政补助和医疗收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医院的一系列运行、建设,以及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只能通过扩大药品销售差价来弥补。利益的驱动,必然会导致医生开大处方、医院卖高价药等种种不合理行为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