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郑吉琦 田亮
( 大连市中医院 116000 辽宁 )
【摘 要】目的:探讨针刀加埋线治疗腱鞘囊肿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针刀组和针刺组各30例,分别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针刀组有效率100%,半年后随访有效率99%;针刺组有效率77%,半年后随访有效率43%。结论:针刀加埋线治疗腱鞘囊肿,不但近期疗效优于针刺组,远期疗效更加显著。因此针刀加埋线治疗腱鞘囊肿是新型而高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针刀;埋线;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发生在关节或腱鞘附近的囊性肿物,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用针刀加埋线治疗,并与针刺治疗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均系我院门诊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刀组和针刺组。
针刀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最短20天,病程最长5年。
针刺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6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最短15天,病程最长4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 青壮年多发,女性多于男性;
② 常见于腕掌桡侧,肿块呈慢性生长,也可突然发现;
③ 肿块呈半球形,一半病人无不适,一半病人局部胀痛;
④ 张力较大的包块有轻度压痛,肿块与皮肤无粘连,与深部组织附着,活动度不大,有的呈囊性感,有的则质硬;
⑤ 在手掌远端的屈指肌腱处,出现如米粒大,硬如软骨,可轻度压痛。
2.治疗方法
2.1 针刀组:
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戴无菌手套,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囊肿,右手持针刀,刀口线与神经血管走向平行,刺破囊壁,摇大针孔,出针。从四周挤压囊肿,使内容物尽可能排出体外。当囊内容物不能排出时,再一次在原点进针刀,穿透囊肿基底部,而后在囊肿前后左右方向刺透囊壁,每方向各切3~4刀,出针,用手挤压囊内剩余内容物至肿物完全消失,皮肤平复为止。
然后用12号腰椎穿刺针,拔出针芯,将医用1~2号羊肠线剪成1.5~2.0cm,置于12号针内,从针孔垂直进针1~2cm,再将针芯送入针内,边推针芯,边退针体,羊肠线便自然置于囊肿内。针孔处贴敷创可贴,局部加压10分钟。
2.2 针刺组:可用针灸针自囊肿四周围刺,穿通囊壁。留针30分钟,出针后用手在囊肿处加压,揉按,使囊肿变小。
3.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肿物消失,局部无任何不适感;显效:肿物缩小50%以上,局部无明显胀痛感;
好转:肿物略有缩小,局部略有胀痛感;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
3.2 结果:
3.2.1 两组疗效比较见下表
表1 例(%)
组别 |
例数 |
痊愈% |
显效% |
好转% |
无效% |
总有效% |
针刀组 |
30 |
25(83%) |
4(13%) |
1(3%) |
0(0%) |
30(100%) |
针刺组 |
30 |
9(30%) |
7(23%) |
7(23%) |
7(23%) |
23(77%) |
3.2.2 半年后随访,临床近远期疗效比较见下表
表2
组别 |
例数 |
治疗效果 |
有效率 |
半年后随访 |
半年后有效率 |
针刀组 |
30 |
25\4\1\0 |
100% |
24\4\1\1 |
99% |
针刺组 |
30 |
9\7\7\7 |
77% |
7\5\5\13 |
43% |
表格经Ridit分析,针刀组的愈显率明显高于针刺组(P<0.01)说明针刀治疗比针刺治疗的近远期效果确切可靠。
4.讨论
腱鞘囊肿中医称之为“腕筋结”、“筋聚”等。在针刀疗法出现以前,该病的中医治疗以针刺效果最显著,但是存在疗程长,疗效不稳定,且易复发。
腱鞘囊肿有三个病理变化过程,其内容物初期为浓稠粘液。中期纤维化,后期钙化。我们治疗的病历都选取该病的初期和中期,针刀对中期的治疗可将内容物切碎,并破坏囊壁,然后局部加压,当即痊愈。而针刺却不及。
腱鞘囊肿有易复发的特点,因为其在治疗后由于囊壁的血供丰富,容易愈合,囊液再一次聚集而复发,于是想到采用针刀后加埋线,通过羊肠线防止囊壁在短期内愈合,并且可慢慢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在这一
过程,腱鞘可以自我调整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从而疾病痊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