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颈椎病机理探讨
作者:佚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21 14:13:16 【字体:小 大】
|
颈椎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常规治疗方法很多,效果不佳。作者认为,按临床分型辨证施治,以临床表现为主要治疗依据,分清“软”与“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有针对性的针刀松解粘连、解除压迫。手法纠正椎体相互移位而导致力平衡失调,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轴线和力学平衡关系,常常可收立竿见影,手到病除之效。现将近五年治疗颈椎病835例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组835例,男性402例,女性433例。年龄为18-95岁。 1.2 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6次,7天为一疗程。 1.3 每次针刀数最少6针,最多9针。 2 临床分型: 2.1 颈型56例,占6.9%. 2.2 神经根型238例,占28.5% 2.3 椎动脉型208例,占24.9% 2.4 交感神经型122例,占14.6% 2.5 混合型169例,占20.2% 2.6 脊髓型25例,占2.9% 2.7 其它型17例,占2.0% 3 治疗方法 3.1 体位:俯卧位。选点按X光片、CT、MRI等诊断提示的病变椎体定点及临床症状反应压痛点,用1%龙胆紫作皮肤标记。 3.2 常规针刀松解病变点:衰枕筋膜3针,枕大神经点4针,第一颈椎横突点2针,棘间点4针,C3-6横突点4针,C2-C7椎板关节囊点4针,T5-10棘突6针。颈椎部、肩背部,软组织损伤压痛点。 3.3 手法治疗:颈部旋转侧板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病人背后医者用胸及上腹部抵住病人背部,以求固定病人身体,令病者低头10-20度,以达到放开颈椎后关节。医者一手大拇指抵住病变棘突。另一手按抱住病人对侧下凳部,缓缓向同侧板动,当旋至30-40度时,一手大拇指开始用力下压,同时,另一手用力扳动,有地可听到“咯哒”一声。 4 疗效标准及疗效 4.1 优经1-3次各型颈椎病的临床主要症状消失486例,占582%。 4.2 良好4-6次各型颈椎病的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轻度不适168例,占20.1%。 4.3 差: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功能稍有改善146例,占17.5%。 4.4 无效:各型颈椎病症状如故,功能未见改善35例,占4.2%。 总优良率占78.3%,总有效率占95.8%. 5 讨论 5.1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是极为复杂的,它不仅在颈部可以出现症状,而且四肢、内脏及精神上等各方面都可以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颈椎病的分型上,国内外学者意见也不一。目前还是按照病理临床表现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其他型,此病虽有分型,而症状表现是错综复杂的。从发病的初期、中期、后期同一型的颈椎病,由于端正理发展阶段示同,可出现与原来完全不一样的症候群,所以很难截然分清各种类型,故应以病理变化为基础,以具体临床症状为依据,结合中医的辩证论治的原则,从实际实践出发进行分型与治疗对临床更有指导意义。 5.2 颈椎病从总体上来说是治疗上的一大难题,笔者经多年临床机理探讨认为:颈椎病最早现的症状是软组织的症状。随着软组织症状的日渐加重,颈椎推动正常颈部软组织的支持和保护推动颈椎正常的力学平衡,逐渐发生颈椎生理弧的减弱消失。甚至使每个颈椎椎体所受正常负何力系受到破坏,软组织的高应力长期作用于骨与肌腱的连接处而形成骨质增生,椎间孔变窄,颈部韧带松驰或紧张和颈椎间盘的病变,这时又产生了因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使病症加重与复杂化。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进一步加剧。 5.3 我们认为:颈部早期所出现的一系列软组织损伤病症应及时地、认真地、全面地给予治疗。要重视早期软组织病状的防治,使之昼地杜绝或减小向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转化。对已有明显软组织症状和产生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等症者,应在治疗的同时重视而不放松对软组织操作的治疗。改善两者的相互不良影响,不可废一。颈椎病的问题比较复杂,情交多变,治疗中应重视软组织损伤这一因素的存在,要以临床表现为主要治疗依据,分清“软”与“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制定治疗方案及治疗步骤。 5.4 颈椎病针刀治疗的技术操作难度很大,并且要求技术操作时应精确入微,绝不可有丝毫的松解。一定要确认无误外部樗。外部樗是体内组织器官、结构大小和位置的“路标”,是针刀治疗准确点的依据。通过仔细触摸定体外樗点,再仔细推算,达到定点准确。针刀能准确无误的刺入皮下并直达病变部位(骨面、骨点、肌腱起止点),进行直接治疗。将局部损伤、痉挛、孪缩、粘连、结疤、松解、疏通、剥离、疤痕切开,使局部无菌性炎症水肿消除,病变部位得以康复。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5.5 因颈椎病临床分型是根据病理改变,临床症状而分型。所以治疗也应辨症施治,针对性很强方可收效。现把针刀点松解原理要求、目的、针法作一阐说。 5.5.1环枕筋膜点:(枕外隆凸个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刺入皮下,达枕骨大孔边缘骨面。进行横排切开剥离3-5刀再做横行剥离,以使寰枕筋膜松解彻底。 5.5.2棘间点:在病变部位的上下棘突间定点,刀口线与棘突顺列平行,垂直刺入皮下,达棘突骨面与棘间韧带纤维垂直,切开棘间韧带1-3刀。 5.5.3关节突关节囊点:在颈椎棘突旁开2cm处,针刀水平方向朝向外侧,先切开关节突关节囊,沿骨面探及椎间孔缘松解周围软组织不可过深。以防伤及神经根,椎动脉。 5.5.4横突尖点,在横突尖针刀刺入沿骨面探及横突上下缘稍加割,松解前中后斜角肌,不可过深防止伤及血管和神经。 5.5.5第一颈椎横突点,刺入皮肤,直达横突骨面,到横突尖端,在其下外方行切开剥离1-2刀松解头下斜肌附着点。 5.5.6上段胸椎棘突,在棘突尖进针在尖端及棘突两侧铲剥松解棘上韧带。 5.5.7颈部、肩背部软组织损伤点,(提肩胛肌,冈下肌、大脑小园肌、冈上肌、三角肌滑囊等)纵行疏通横行剥离。 6 针刀治疗是颈椎病的治疗关键,针刀与手法并用。没有针刀治疗就很难做到或根本做不到手法复位。手法虽是辅助措施,但不可轻视。手法复法能否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对颈椎移位的判断。只要判断准确,就可使用你熟悉的方法,获得较好的复位效果。 7 康复锻炼是巩固颈椎病疗效的重要措施,要指导病人做到颈肌锻炼,是为增强颈部肌肉。提高病人的工作、劳动、睡眠时应采取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姿势。不能长期低头(如打电脑、会计、瞀、打麻将等)避免颈椎再受损失。 8 牵引可减细颈部肌肉痉挛,同时可使水肿的神经根充分制动、休息、肿胀吸收,改善钩椎关节神经根间的位置关系,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针刀、牵引、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提高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要明确病变类型,在实施针刀治疗后要有针对性的选用一种或两种手法或牵引。 单一针刀治疗,其效果远不如针刀加手法或牵引。作者经多年临床总结十四字方针,针刀与药物配合、针刀与手法并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