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医院针灸康复部针刀中心 刘星 330006
朱汉章教授创立的“针刀医学”,是东西方医学融合的产物,针刀医学在诊断、认识和治疗疾病方面将中西医融为一体,并创造性地提出了针刀医学的生理病理学;针刀医学的生理病理学在阐述对人体生理病理新认识中,特别强调了人体各组织、各系统的自我康复能力;在朱氏《针刀医学原理》一书中有“人体的生命特性是在哪里受到伤害或者缺损,就在哪里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直至组织结构的缺损被补齐,功能恢复为止,无需外来因素的干预,只有伤害和缺损超过人体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范围以外,人体才需要借助外来因素的干预,使之达到人体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范围以内”的精辟论述。[1]
由此可见,针刀医学是建立在对人体具有强大的康复机能这一重大认识基础上,通过针刀对局部适度微小的创伤性治疗来激发人体自身的康复机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生理病理学是为临床治疗服务的,是临床治疗必须遵循的法则,针刀医学的临床治疗也不例外。故笔者认为针刀的临床治疗,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对疾病局部的准确治疗,另一方面则是如何使局部的治疗能恰到好处地激发人体自身的康复能力,以加速疾病的恢复,在临床治疗中这两方面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是缺一不可的。
针刀临床治疗时,对于局部病灶诸如条索、结节、筋膜、韧带、关节囊等的松解,有八种常用的针刀手法,而对刺激量的控制,多半是以针刀下有松动感即出针刀为原则,虽然诊断准确,治疗到位,但临床仍然时有患者术后反应过大,甚至病情加重等现象;如何才能使针刀治疗的刺激量恰到好处,使针刀治疗这种干预不超越人体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范围以内,并能有效地激发人体自身的康复机制,笔者就这个问题,在针刀临床治疗中结合中医脉象做了一些探索。
为什么结合中医脉学呢?因为中医脉学认为,脉象可以反映人体内部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的情况,通过脉象所得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以及疾病的进退预后[2];也就是说,脉象可以很好地反应人体内部组织、系统的机能状态;而针刀疗效的好坏与人体的机能状态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是所谓的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3]。
脉诊是中医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中医脉学的强大生命力以及对临床治疗的重大指导意义,民间有用“三个指头一支笔”的形象说法来比作中医,也反应了切脉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广泛运用程度。
中医的脉象分为平脉和病脉,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病脉是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的脉象。
中医切脉强调脉贵有神、有根、有胃气,并强调脉应四季;有神和有胃气是指脉有冲和之象,即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有根是指寸口脉的尺脉沉取有力,是人体肾气足的表现,脉应四季,是指脉象应随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的正常变化[4]。
脉象有根、有神、有胃气,中医认为此脉象反映了人体的脏腑气血旺盛;笔者认为此脉象反映的是人体的内部组织、系统的康复机能旺盛,康复机能旺盛的人体,就能很好地对外界刺激产生有效的良性反应。
而对于病脉的患者,只要脉象有根,中医就认为是人体的肾气尚充足,生命的原动力未损;笔者认为此脉象反映了人体内部组织、系统的康复机能尚可,人体应该能对外界刺激产生一定的良性反应。
对于脉象无根的病脉患者,中医认为其脏腑气血已近衰竭;笔者认为此脉象反映的是机体内部组织、系统的康复机能低下,康复机能低下的人体,对外界的刺激是不能产生有效的良性反应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对于平脉的患者,针刀治疗时采用强刺激量,对于条索、结节、筋膜、韧带、关节囊等的局部治疗,多一次性完全松解;而对于脉象有根的病脉患者,局部采用多次松解的方法;对脉象无根的病脉患者,则先运用中药培补元气,待脉象有根时,再采用多次松解之法;运用以上方法,笔者在针刀临床治疗中基本杜绝了因刺激量过大产生的不良反应。
中医脉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精华,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挖掘,以上只是笔者在针刀临床治疗中结合中医脉学的的一点小小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参考文献]
[1]朱汉章. 针刀医学原理 P207~208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3]朱汉章. 针刀医学原理 P210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4]邓铁涛. 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P64~66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