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兰 苏支建 李宗敏
524000 国家体育总局湛江运动伤病治疗中心
摘要目的:探讨针刀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机理。方法:按照针刀疗法的操作常规。对颈型颈椎病的病变部位进行剥离松解等治疗,同时配合关节松动术,对颈部进行牵拉、按压、旋转、摆动等外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85例患者中,显效49例,显效率57.6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9例中,显效14例,显效率35.90%,总有效率84.62%。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意义。结论:经本法治疗结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故此项技术有普及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 针刀 关节松动术 颈型颈椎病
Wang-xiulan,Su-zhijian,Li-zongmin(The treating center of the sport and wound of Zanjiang of Chinese sports general bureau 524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that the acupotomy cured cervical vertebra disease of the muscle combine others.Methods:1.Acupotomy; 2.Massage. Results:1.49 patients got notable in treatment group. 2.14 patients got notable in the compare group,P<0.01.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methods is very well than others.
【key word】 cervical vertebra disease acupotomy
颈型颈椎病又称局部型颈椎病,临床上常见的反复“落枕”或“失枕”,大多数属于此型颈椎病,或为其他型颈椎病的前驱表现。颈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颈、肩、臂疼痛和相应的压痛点,X光片上均有椎间隙改变及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间不稳和轻度增生等变化。此型颈椎病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颈椎病。过去由于对本病病因病理缺乏本质性的认识,以致治疗效果不佳。笔者从软组织损伤、生物力学平衡失调的角度去认识此病,并指导临床治疗。
随机从门诊病例中设治疗组85例,同时设对照组39例,经临床观察,治疗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治疗观察的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124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为29天、最长为6年之久。药物对照组39例,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3年。124例患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头后伸旋转试验均阳性。
1.2 诊断依据
1.2.1 临床表现
a.临床症状:颈、项、后枕部、肩、背部疼痛、酸胀沉重或僵硬,且颈部易疲劳,有的可伴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少数有上肢麻木或放射性疼痛。
b.临床体征:有的病人颈部歪斜,功能活动正常或受限,后伸、旋转时有绷紧感或疼痛加重,枕骨上、下项线之间,项韧带及耳后乳突后缘、颈肩部肌腱附着点,肩胛骨内上角、C2~C7棘突及横突常可及不同程度的敏感压痛点,有时可扪及条索状痛性结节。
1.2.2 影象学检查
124例患者中,有38例提示颈椎生理曲线改变、椎间隙变窄,8例患者生理曲度反张,正位片可见颈椎后关节呈“双突”、“双边”征;19例患者的相邻钩椎关节间隙不等宽和两侧钩椎关节间隙不对称等表现,26例患者有椎体和后小关节骨质增生,33例患者未见X线片明显异常,排除五官科疾病、颈椎肿瘤、结核、骨折等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刀治疗:(1)枕后部备皮;(2)体位:患者正坐位,颈部呈前屈10°~15°左右,暴露治疗部位;(3)治疗方法:依据《小针刀疗法》一书中的常规操作方法[2]施术。分别在枕骨上、下项线之间,项韧带、棘突或横突,乳突后缘,其中寻找敏感点或痛性结节点作为主要治疗点,亦可根据影象学资料找出相应的治疗点。用龙胆紫做好标记,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术者带无菌手套,进针方向应与痛点方向一致,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颅底面快速进针达皮下,缓慢深入达肌肉附着点(粘连较重部位),沿肌纤维方向纵行疏通剥离2~3刀,再垂直肌纤维方向紧贴骨面横向铲剥2~3刀,到达病变部位后(此时患者述酸胀感甚),小范围内行剥离松解术,不可来回抽插或动作幅度过大,以免损伤周围组织。术毕后用无菌敷料(可用创可贴)贴上即可,并按压30秒~1分钟,术后24小时保持局部洁净。上述方法4~5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6次无效者,放弃此方法治疗。
2.1.2 颈椎关节松动术:(1)体位:患者去枕仰卧位,头部伸出治疗床外。(2)治疗方法:治疗者站在床头,右手掌托住患者下颌,左手虎口托住患者的枕后部,双手固定后身体后仰,借助上肢的力量,将患者的头部向后牵拉1分钟左右。根据病情的轻重,病变部位的侧重方,分别进行垂直按压棘突、横突,侧方推棘突,侧屈旋转摆动[3]等手法,以增加颈椎关节活动范围。但由于颈椎关节面小,皮下肌肉少等特点,医者手法松动的力量,一定要比四肢及脊椎和其它关节要轻得多,尤其是上段的颈椎(C1~C3)比中段(C4~C7)还要轻,这时的手法更要注意,以避免因手法过重引起损伤。
2.1.3 康复锻炼:嘱咐患者每天进行颈部锻炼,如低头、仰头(坐位或站位);站立位转身单臂上举,左右转身看脚后跟;双手抱颈,与颈项部做对抗牵后,双肩上提、全范围做肩部外旋内旋。颈部锻炼和全身锻炼结合起来,每天锻炼不少于20分钟(自拟颈肩部运动操)。
2.2 药物治疗组(对照组)
2.2.1 药物治疗均按常规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如:布络芬、鲁南贝特或颈复康冲剂等,另局部涂搽正红花油、解痉镇痛酊,或外敷消炎镇痛膏等。
2.2.2 康复锻炼同治疗组。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评定
显效:经1~2个疗程治疗,颈部活动自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有效:经2~3个疗程治疗,颈部疼痛症状改善,但劳累后易复发;无效:经3个以上疗程治疗,临床症状与功能活动均未得到改善。
3.2 治疗结果 见附表
附表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统计表
组别 |
例数 |
有 效 例 数 |
有 效 率 % |
显效 |
好转 |
无效 |
合计 |
显效 |
好转 |
无效 |
合计 |
治疗组 |
85 |
49 |
36 |
0 |
85 |
57.65 |
42.35 |
0 |
100 |
对照组 |
39 |
14 |
19 |
6 |
33 |
35.90 |
48.72 |
15.38 |
84.62 |
治疗结果表明,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临床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故此项技术在临床上有推广使用价值。
4. 讨论
颈型颈椎病可发生任何年龄组,男女比例不明显。本病大多由风寒、潮湿、枕头过高或卧姿不当,头颈部长时间单一姿势,颈部肌肉过于疲劳,或外伤等导致颈部肌肉痉挛、颈肌力不协调和颈椎生理曲线改变即颈椎关节囊和韧带松弛;同时从力学的角度研究发现,颈椎椎体微小移位致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等诸多因素,均可造成颈椎小关节失稳和神经根背枝(即副神经)等的刺激,而出现临床一系列症状,属祖国医学“筋伤骨必动,骨动筋必伤”的原理。如早期可有头、颈、臂部疼痛,颈部僵硬或歪向一侧或转动时与躯干同时转动。后期常感到颈肩部和上肢肩背部酸痛,且局部易疲劳,不能持久看书或写作。由于早期症状较轻,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使病情加重,缠绵难愈。
笔者采用颈椎关节松动术,旨在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被动地活动病人的颈部关节,其目的:①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②松解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矫正微小关节移位,改善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③增大脊椎的椎间隙和椎间孔,改变突出物(如椎间盘、骨赘)与周围软组织的相互关系,减轻周围神经根受压,改善临床症状。而小针刀松解疗法,它可解决因劳损外伤或骨质增生等所致骨、肌肉、血管、腱鞘等组织之间的粘连、挛缩、结疤所致的慢性疼痛或功能障碍。此法能迅速激起人体的应急反映,促进新陈代谢,达到祛邪扶正,通则不痛(松则不痛)之目的。该疗法经济、简便、值得临床上推广应有。
从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此病实际上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因而对颈椎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李金学,张禄堂.《颈肩腰腿痛问题解答》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9:11~12
2.朱汉章,主编.《小针刀疗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92~98
3.燕铁斌,主编.《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合肥:安微科技出版社,1994:118~119
4.邹立国.《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治疗360例移位性颈椎病的探讨》《首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论文集》,1999:92~93
5.王秀兰等.《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肱二头肌腱鞘》.1999:14(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