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辉 史星梅 罗璟璇 罗璟璐 梁正秀
( 乌鲁木齐明园石油医院 830000 新疆 )
【摘 要】目的:探讨针刀闭合性手术的无痛治疗方法。方法:小剂量氯胺酮麻醉下针刀松解。结果:40例患者对手术过程均无记忆,无注射部位疼痛,无术后恶心、呕吐及精神神经症状,但手术当天均有食欲不振表现。结论:低浓度、小剂量的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可用于无痛针刀闭合性手术。
【关键词】针刀;静脉麻醉;无痛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肌痛症、强直性脊柱炎伴驼背、多关节强直及一些对疼痛特别惧怕的患者,在实施针刀治疗时,痛苦较大。针对此类情况,我院自1998年以来,试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配合此类患者实施针刀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施术点每次在30针以上的患者,共40例,其中住院病人30例,门诊病人1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17~64岁,体重48~76kg,ASA I~II级,心肺功能无异常,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强直性脊柱炎16例,关节型银屑病3例,纤维肌痛症9例。术前禁食禁水,做好治疗点标记,准备施术。
1.2 麻醉方法
入室开放静脉,注入阿托品0.25mg后,俯卧于胸垫上,静脉缓推浓度为5mg/ml的氯胺酮0.8~1.0mg/kg,2分钟后再静注异丙酚0.6~1.0mg/kg,至病人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则停止给药,先做背部针刀及手法治疗,翻身后行四肢及腹侧治疗。平卧时去枕头侧向一边,面罩吸氧,术中视有无肢动及面部表情反应,再继续给予异丙酚0.2~0.4mg/kg,维持至手术结束,如术时较长,可再次追加一次氯胺酮0.1~0.2mg/kg,保留自主呼吸,面罩供氧,监测BP、HR、SPO2、RR,记录异丙酚及氯胺酮总量、术毕至清醒时间、自行离手术台时间、术后不良反应。
2.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30±0.9)分钟,针刀多点治疗。异丙酚总用量(192.7±25.0)mg,氯胺酮用量(80±9.7)mg,术中心率与血压均有一过性增快、升高现象,未处理。静推异丙酚时呼吸有轻度抑制,表现为呼吸幅度减弱,频率减慢,因面罩吸氧,SPO2均维持在99%~100%,术毕至清醒时间(5.4±2.0)分钟,自行离手术台时间(28.3±9)分钟,40例患者对手术过程均无记忆,无注射部位疼痛,无术后恶心、呕吐及精神神经症状,但手术当天均有食欲不振表现。
3.讨论
异丙酚为一种新型静脉全麻药,具有意识消失快,清除半衰期短,苏醒完全等优点。对心血管系统有抑制作用,会使血压降低、心率减慢,但镇痛作用很弱[1]。
氯胺酮作为一种传统的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麻醉维持短、苏醒快,镇痛效果完全、确切,体表镇痛尤为明显,有心血管刺激作用,会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升高[2],所以异丙酚与氯胺酮复合应用在药理学上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可以克服彼此之间的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维持循环的稳定,本组患者术中虽有血液动力学一过性变化,但不需处理均能恢复到术前水平。
氯胺酮在正常剂量(2mg/kg)下,注射速度不过快的情况下,对呼吸仅有轻微的抑制作用,麻醉时咽喉保护性反射不消失,舌后坠发生较少,唾液腺和支气管粘液腺分泌增多。但与异丙酚合用时可增强彼此的呼吸抑制程度,因此使用此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禁食禁水,术前使用阿托品,提高交感神经张力,减少腺体分泌,通畅呼吸道;
(2)俯卧位时最好使用胸垫,平卧时头侧一边,保证呼吸道畅通;
(3)注意给药间隔、顺序、剂量和注射速度,以防止两种药物的呼吸抑制作用的高峰期叠加;
(4)面罩常规吸氧,并注意监测。经过以上处理,本组未发生一例SPO2下降,均在99%~100%。
本组未见呕吐,未见异丙酚注射痛及氯胺酮所致的精神神经并发症,虽有呼吸频率减慢及幅度减小,但无需处理,表明两药复合应用可减少用药量及并发症,可安全用于针刀术。
实践证明,结合无痛治疗行针刀手术,可大大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及针刀治疗次数,肌松完全,便于施术及手法整复,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完成复杂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谢荣.麻醉学.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76~78
[2] 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78~18l.
|